玩滚球的十大平台

图片
专题报道

来看看北京世园会这些绿色建筑!

发布日期:2019-05-06 ??浏览次数: 次

来看看北京世园会这些绿色建筑!

 

2019年北京世界园艺博览会于4月28日晚间隆重开幕,这是今年中国重要的主场外交之一,也是向世界展示美丽中国的一张闪亮的“绿色名片”。



 

下面,就让我们来看看世园会中那些富有特色的建筑吧!

中国馆会“呼吸”有“生命”的绿色建筑


中国馆犹如一柄如意,坐落在一片静美田园之中
 

沿着世园会园区“山水园艺轴”一路向北,正对园区1号门主入口,园内最重要的标志性建筑——中国馆映入眼帘。中国馆外观的灵感来自于中国传统的吉祥物——如意,半环形的设计搭配传统建筑的“大屋顶”,外形既像中国古代宫殿,又似茅屋农舍。

不仅外形亮眼,中国馆还是一座会“呼吸”、有“生命”的绿色建筑,大部分展馆置于梯田之下,利用梯田大型覆土建筑结构的保湿隔热性能,降低建筑物采暖降温能耗。



 

中国馆设计团队成员黎靓介绍,中国馆建筑面积2.3万平方米,是世园会里最大的建筑场馆。为体现中国馆“在自然怀抱中,筑一座山,营一片田,育一方锦绣”的初心,设计团队选择用现代钢结构与玻璃幕墙相结合,制作出巨大金顶与飞檐翘角的轮廓。

考虑到园艺的起源是农耕,设计团队还为中国馆打造了古朴的梯田。黎靓表示,开春后会在梯田上种植农耕作物和观赏植物,让建筑与自然的关系更为融合。

“我们做了地道风的设计,将室外空气吸入地下风管,通过土壤降温送还给室内大厅,减少空调的使用。”黎靓遥指屋顶,玻璃幕墙间有一些隐隐的金色影子。“那些是可以发电的光伏板,总共有1024块,电力可以供给场馆运营使用。同时屋顶还设置了雨水收集系统,搭配地下的雨水调蓄池,回收处理后的雨水可以用于梯田灌溉。”



 

在世园会闭幕后,中国馆各种展厅将持续利用,发挥作用,对外开放的园艺体验工坊,营造中国农耕文化氛围。

国际馆94朵“花伞”可光伏发电、雨水收集



 

国际馆由94朵花伞簇拥而成,场馆设计采用了环境优先的设计策略,通过平缓的造型和单元组合的几何设计手法,有意识地淡化建筑形象,更好地融入到周边环境中去。项目建筑面积2.2万平方米,展厅面积为1.1万平方米。

游亚鹏是北京世园会国际馆设计团队成员,在他看来,国际馆远看、近看各有特色,如果从海坨山上远看,国际馆就像是飘落在世园会的一片花的海洋,近看每一朵花都很高大,给游客带来一种走进“大森林”的感觉。与别的建筑不同,国际馆在设计时留了很多半室外的空间,花伞的空隙可以自由通风,尤其在夏天,伞下的自然通风和温度控制会为游客提供一个舒适的等候、乘凉的地方。

国际馆的设计还融合了很多科技成分,馆内采用的是大面积的玻璃幕墙和六角形的天窗,增加自然采光,花伞上还有光伏发电设备和雨水收集系统,花伞顶部设置了坡向圆心,花伞柱内有雨水管,雨水汇集后由雨水管运送至地面广场之下的碎石蓄水层,多余的雨水可以再利用,用来浇灌植物、冲洗地面等。

永宁阁一步一景营造诗词意境



 

永宁阁是世园会园区最高点,阁高27.6米,下方的天田山是由妫汭湖挖出的土方堆成,东侧为梯田造型,布置完成后可形成山花烂漫、五谷丰登的景观;山南是以梅、兰、菊、竹、莲等构成的文人园,阁前通过山石、流水打造“清泉石上流”的意境,“幽兰亭”对应王羲之的《兰亭集序》,半山坡上的“采菊台”是向东晋诗人陶渊明致意,还有与《爱莲说》相关的布置。

来源:建筑时报

分享:

中国砂石协会

2019年05月06日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520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