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日期:2019-05-06 ??浏览次数: 次
今年将修复近3000个砂石等废弃矿山——河南省开展矿山生态环境整治行动!
据中国砂石协会和中国砂石骨料网讯,截至目前,河南省共实施矿山环境恢复治理项目389个,资金投入33.46亿元。2019年河南省将完成营造林736万亩,先行在100个左右的村开展全域国土综合整治试点,建成50个绿色矿山,对近3000个废弃矿山进行生态修复治理。
凤凰山,位于太行山由东北向西南的转折分割点上,有着拥有优质石灰岩的天然禀赋。曾几何时,采石业成为当地经济发展的主业,最盛时,100多家采石场2万多人在这里工作,炮声隆隆、机器轰鸣、粉尘漫天。2000年,全部采石企业关停,此时的凤凰山已是满目疮痍。
2006年以来,河南省新乡市聚全民之力,对凤凰山进行矿山地质环境综合治理,逐步启动荒山造林、生态园区建设等工程,2010年获得国家矿山公园建设资格。通过10多年的持续治理修复,不仅消除了地质灾害隐患、修复了破坏的地形地貌,还让昔日废弃的矿山变成了今天新乡市民的后花园。
河南省自然资源厅厅长张兴辽介绍说:“多年来,河南省不断加大矿山地质环境修复治理力度。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积极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坚定不移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既要金山银山,更要绿水青山。仅2018年就完成废弃矿山治理面积11万多亩,相当于之前三年总和。”
在废弃矿山生态修复治理中,河南省按照宜耕则耕、宜林则林、宜园则园、宜水则水的原则,因地制宜,恢复生态环境,实现对土地资源的再利用。
生态环境,破坏容易修复难。面对千疮百孔的废弃矿山,河南省各地采取一矿一策,分类实施,初步建立了政府、企业、社会资本等多元化融合的治理模式。
对有主矿山,本着“谁破坏、谁治理”原则,督促矿山企业修复治理。对无主废弃矿山,或者政府兜底,或者寻求社会资本参与治理修复。
“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吃饭捂着碗,睡觉盖着脸,一年吃一块预制板。”这是流传于新乡市辉县市常村镇百姓间的顺口溜。戏谑背后,是当地五龙口开山采石造成的严峻环境问题。2010年,辉县市政府坚持绿色发展理念,积极引导和强力推进企业转型,果断将五龙山矿区内的采石企业全部关停。在政策的引导下,以前在这里开采石场的3个企业,投资2.8亿元开展矿山地质环境修复,在3700亩的废弃矿山、荒沟上造出了五龙山响水河游乐园,使满目疮痍的五龙山再次焕发生机,早已干涸的响水河重现碧波荡漾、鱼虾成群的美景。
如今,河南省已经形成了三种废弃矿山修复治理模式。第一种是在宝丰县等地,河南省国土资源开发投资管理中心与地方政府合作参与废弃矿山修复治理;第二种是在焦作等地,财政资金先期投入,地方政府做好整体规划,开展招商引资;第三种是在永城等地,政府引导民间资本参资入股,修复治理废弃矿山,转型发展旅游产业。
近年来,河南省自然资源厅牢固树立绿色发展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全面落实政府、部门和企业的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土地复垦的责任,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综合治理工作取得突破性进展。2018年完成治理面积约11万亩,超过过去3年之和。截至目前,河南省共实施矿山环境恢复治理项目389个,资金投入33.46亿元。同时,本着“先上大,后关小”的原则,在新上大型矿山投产后,全部关停中小型露天矿山;在全国率先发布实施省级绿色矿山建设系列标准,为绿色矿山建设提供了基本遵循。
河南省自然资源厅副厅长余纪云介绍说,2019年,河南省自然资源厅将“坚持一体共治建生态”,扎实推进生态保护修复“六大工程”,即国土绿化提速行动、南太行地区生态保护修复、全域国土综合整治试点、三类矿山(绿色矿山、露天矿山、废弃矿山)综合整治、沿黄生态带建设、启动“三园”建设,着力形成点、线、面、体相结合的国土空间治理格局,努力建设山青、水碧、林郁、田沃、湖美、草茂的美丽河南。
2019年河南省将完成营造林736万亩,努力实现“应绿尽绿”,先行在100个左右的村开展全域国土综合整治试点,建成50个绿色矿山,在平顶山、巩义、永城、栾川、灵宝、卢氏、桐柏等地建设绿色矿业发展示范区。按照宜耕则耕、宜林则林、宜园则园、宜水则水的原则,对近3000个废弃矿山进行生态修复治理。
2018年,河南省南太行地区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工程已经列入国家试点,中央财政给予20亿元的试点奖补资金。今年河南省将全力实施这一工程,探索形成具有较强示范性的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模式,为太行山乃至全国树立生态系统修复的典范。
来源:河南省自然资源厅、央视网
分享:
中国砂石协会
2019年05月0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