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日期:2019-02-21 ??浏览次数: 次
我国砂石企业全力支撑粤港澳大湾区重点工程建设!
2019年2月18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这表明,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正式落地!
其实,该规划落地之前,粤港澳大湾区相关的重点基础设施建设工程已经大范围开展,中国砂石企业全面支撑“大湾区时代”各项基建工程建设!我国多家砂石生产企业和装备企业为大湾区基建项目供应砂石料或砂石生产设备,比如,珠港澳大桥专用高品质骨料及生产装备供应。
建设粤港澳大湾区是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的国家战略,是新时代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的新举措,也是推动“一国两制”事业发展的新实践。
粤港澳大湾区重点工程砂石料不仅要求使用高品质骨料,还要求专供。比如,港珠澳大桥工程路面对骨料的精度、比例等性能指标要求非常之高,因此,桥面铺装所用的骨料及骨料加工工艺成为一大创新技术亮点。
福建南方路面机械有限公司根据港珠澳大桥的使用要求量身设计的中山集料工厂,并生产出符合港珠澳大桥桥面铺装所需的高品质集料。
江苏山宝集团为江苏茅迪集团提供了砂石骨料整体解决方案,由江苏茅迪集团生产的港珠澳大桥专用集料。
除了港珠澳大桥项目,中国砂石企业也在全面支撑其他重点项目项目建设。江门市新会区泰盛石场有限公司作为英国BS812标准建设的石场,长期为香港地区重点项目提供玩滚球的十大平台石骨料。
玩滚球的十大平台中国砂石及装备企业供应粤港澳大湾区基建项目的例子不胜枚举!
近年来,随着我国砂石行业快速发展,砂石行业进入新时代,砂石及装备企业产品质量有了长足进步。港珠澳大桥作为粤港澳大湾区重点项目的代表,见证了中国砂石骨料品质。
那么,高品质砂石骨料在粤港澳大湾区重点项目中的应用有哪些故事呢?下面,砂石菌带你聆听中国交通建设股份有限公司总工程师,港珠澳大桥岛隧工程项目总经理、总工程师林鸣讲述港珠澳大桥建设背后的故事。
一、弘扬奋斗精神,实现重大跨越—外海沉管隧道从零起步
在港珠澳大桥建设之前,中国只有20多年的沉管隧道建设历史。建设外海沉管隧道,我们是从零起步。
从工程风险考虑,2008年,我们找了一家世界最好的沉管安装专业公司进行合作。2010年底,工程中标以后,对方提出了1.5亿欧元的咨询费。后来反复协商,调整合作范围,他们提出的最终价格是7300万欧元。即便是这样,仍然高出了6.3亿人民币的沉管安装预算。
面对这样一个情况,最后中交集团决定,即使花一个亿、两个亿来研发,也要自主创新。因为只有这样我们才能解决工程问题,同时掌握核心技术。后来我们了解到,其实在2010年,对方已经将这项技术在中国申请了专利保护。
考虑工程的巨大风险,我让我的同事再次与对方进行商谈,提出了3亿元人民币的框架合作方案。对方当时有点冲动,当即回答只能给你们唱首歌,翻译问唱首什么歌,他们回答给你们唱一首祈祷歌。
我们被迫走上了自主创新之路。
历时一年半,先后开展了33项试验研究,并在沉管安装实践中,不断学习,不断总结,最终开发了14套系统和装备,形成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港珠澳大桥外海沉管安装成套技术》。
启示一:实现伟大梦想的道路一定不会铺满鲜花等着我们。
新时代是核心技术的竞争时代,越是核心的技术越会被卡,越是要命的技术越会被卡死。实现伟大梦想的道路一定不会铺满鲜花等着我们,必定是沟沟坎坎,充满艰难险阻。
二、成就超级工程,必须苦干实干—96小时完成“深海初吻”
2013年5月2日,是我们从可能的窗口期中选择的条件最好的一天。但是当天的预报数据显示,浪高0.9米,很有可能超过施工的限值。安装就要冒风险,不安装工期就要往后延。装还是不装?一开头就是一个“下马威”。
第一节沉管快到达预定位置的时候,突然遭遇了一股强大的海流,沉管往后倒退了700米,横在了海中间。这么大的沉管横在那里,很揪心。
经过一番调整,沉管终于到达了预定位置,开始下放对接。第一次对接进行了10个小时,失败了。48个小时后,又开始了第二次对接,对接后的精度还是没有达到标准,只能下令再次退出。70个小时后,开始第三次对接,时间已经比计划的30个小时超出了一倍多。在极度疲劳的情况下,我们唯恐口令说错了;口令说对了,又唯恐操作出偏差。第一次安装,我们的团队连续奋战了五天四夜,96个小时。
启示二:所有这一切的实现,都要靠一个字“干”。
港珠澳大桥是数万建设者辛勤劳动七年的成果,习近平总书记在接见大桥建设者时说:“社会主义是干出来的,新时代也是干出来的!”。如果说过去的40年为了解决富起来的问题我们有一点粗放式发展,那么未来的30年我们要实现强起来的目标就需要精耕细作。
三、打造世纪工程,依靠众志成城—三次浮运和两次回拖
第15节沉管安装是耗时最长的一次安装,前后156天,历经三次浮运、两次回拖,让我们遇到了岛隧工程建设以来最大的一次挑战。
2014年11月16日凌晨,在沉管基床上发现了异常回淤。继续安装,沉管对接精度不能保证,但拖回去又谈何容易呢!沉管回拖在世界上鲜有先例,一旦发生意外,沉管的损失上亿元,堵塞航道影响珠江口的航运,后果不堪设想。
海事部门昼夜工作,在24小时内完成了封航和护航的准备工作。广州港拖轮公司的12艘大马力拖轮接到通知后,立刻全部返回。据预报,回拖时海上风力将超过6级,返航过程会遭遇沉管安装以来最为恶劣的海况。危急关头需要团队共进退。我们进行战前动员,要求在场的每一个人举起右手对着摄像机作出承诺:“绝不放弃!”。
返航12公里,船队足足走了24个小时。在沉管最终回到坞内的那一刻,起重班长徐兆温喊了一句话:“终于回家了!”
要恢复沉管安装需要停止上游的全部采砂作业,这涉及到7家采砂企业、近200艘船舶正常运营作业和一万多人的就业,还会影响珠江口的建设用砂。为此中央专责小组,广东省委、省政府联合协调,进行了细致周密的安排。7家采砂企业以工程建设大局为重,两天内全部撤离了现场,为后续沉管安装创造了条件。
2015年大年初六凌晨,第15节沉管再次出发。上午10点,在浮运途中,又接到报告,基床面出现了大面积的异常堆积物,我们不得不作出再次返航的决定。当我宣布这个决定的时候,现场的很多同志流泪了。
我们又用了一个月时间,再一次做好各项准备,最终完成了第15节沉管安装。
为了回报政府,回报社会,我们在汛期和台风中寻找窗口,两次实现了1个月安装2节沉管。2015年我们创造了一年安装10节沉管的“中国速度”。
启示三:国家利益、国家意志永远是决定事物走向的核心驱动力。
港珠澳大桥建设,彰显了举国办大事的体制优势,“进一步坚定了我们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第15节沉管安装时,面对突如其来的回淤,中央到地方,政府与社会、工程建设各方众志成城,共同应对,抱定一个目标,就是竭尽全力尽快将工程恢复起来。
四、铸就国之重器,坚持争创一流—我们做到了世界一流
我们创新了大直径深插钢圆筒快速成岛技术。我们用了不到7个月完成了两个岛的成岛,节约工期2年半。创造了“当年开工、当年成岛”的工程奇迹。
我们创新了“半刚性”沉管新结构。一般沉管的埋深都在3米左右。港珠澳大桥有4公里的沉管隧道埋深达到了22米,这在世界上还没有先例。为此,我们提出了“半刚性”沉管的结构概念,几乎没有花费额外代价就实现了沉管深埋技术的突破。假如没有这一创新技术,我们就需要采用轻质材料回填,或维护性疏浚的方案,代价是十多亿人民币,还要加上一年以上的工期投入。
按照以往工程经验,沉管隧道软土地基一般不超过20米,港珠澳大桥沉管隧道软土地基最深超过40米,沉降风险很难控制。为此,我们创新了组合基床+复合地基的沉管隧道基础方案。取得了33节沉管实测沉降仅为6厘米左右的重大突破。
我们在距离隧道7海里的珠海桂山岛,投资10个亿,建设了现代化的,也是世界最大的沉管预制厂。预制厂建设历时14个月,建了两条生产线;研发了世界最先进的液压模板;首次开发了8万吨沉管顶推技术;世界首创了曲线沉管工厂法预制技术。
港珠澳大桥沉管隧道最终接头,施工水深近30米,工程的风险特别大。按照常规方案,工期至少需要半年以上。为此,我们创新发明了整体式主动止水最终接头。最终接头重6120吨,是世界交通建设史上最重的结构,用中国制造的世界最大12000吨全回转浮吊进行安装。2017年5月2日凌晨5:53开始安装,仅14个小时就实现了隧道贯通,最终的对接精度达到了毫米级。
七年建设,岛隧工程取得了骄人成绩。我们做到了七年环保零投诉,七年安全零伤亡,工程获得了537项专利、24项省部级科技进步奖,三地验收评分99.63分,今年我们已获得了两项国际工程大奖。
启示四:要实现伟大梦想就要走一条追赶和超越的道路,不创新我们就会输在起跑线。
港珠澳大桥成功建设“体现了我国综合国力、自主创新能力,体现了勇创世界一流的民族志气”。创新是最能体现民族智慧和自信的一种活动;创新是最能实现人生价值的一种活法;创新更离不开创新环境和国力支撑。实现创新需要有一个宽阔和包容的胸怀;实现创新就是要把论文写在祖国的大地上,需要有一种牺牲和奉献的情怀;实现创新既需要有承受压力的勇气担当,又需要有承担失败的责任担当。
五、建设国家工程,必须凝心铸魂—坚持党的领导,做好党建工作是工程建设的坚强保障
项目党委做到三个“坚持不变”——坚持党的群众路线不变;坚持领导以身作则不变;坚持结合实际创新党建工作方法不变。
启示五:党的领导是一面伟大旗帜,党的领导同时还是一种科学方法。
党的领导是一面伟大旗帜,她带领着中华民族走过了近一个世纪波澜壮阔的光辉历程。党的领导同时还是一种科学方法,这种方法最鲜明的特色是无论在顺境或逆境都能让我们坚持目标,坚定信念,凝聚力量,保持勇往直前的内在驱动力。回顾港珠澳大桥的建设历程,我们之所以能够战胜各种风险和挑战,其根本在于坚持党的领导和加强党的建设,这是港珠澳大桥的“根”和“魂”,是取得胜利的“金钥匙”。
来源:《中国政协》、人民日报、中国砂石网
分享:
中国砂石协会
2019年02月2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