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滚球的十大平台

图片
专题报道

总书记参观的采石场修复城市——威海矿山地质环境治理“路线图”出来?啦

发布日期:2018-10-29 ??浏览次数: 次

总书记参观的采石场修复城市——威海矿山地质环境治理“路线图”出来?啦

 

据中砂协讯,6月12日傍晚时分,习近平考察了山东威海市华夏城生态修复项目。这个曾经满目疮痍的采石场,经过十多年的综合治理、绿化造林,如今到处鸟语花香、满眼郁郁葱葱。习近平对通过生态修复促进文化旅游发展、带动周边村民就业致富的做法给予肯定。近日,山东威海矿山地质环境治理“路线图”出来啦,砂石企业快看看如何借鉴吧!



 

日前,威海市政府新闻办举行新闻发布会,威海市国土资源局党委书记、局长李大伟介绍了《威海市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规划(2018-2025年)》(以下简称《规划》)和《威海市矿山地质环境治理三年行动方案》(以下简称《方案》)有关情况。

《规划》目标

根据山东省要求,重点对“三区两线”(省级以上自然保护区,省级以上风景名胜区,县级以上城市规划区等重要居民集中区周边;高速铁路、高速公路、国道、省道等重要交通干线,海岸线直观可视范围)可视范围内的36处废弃矿山和2013年以来关停矿山进行重点治理。

到2020年,矿山地质环境管理工作长效机制逐步完善,绿色矿山格局基本形成;生产矿山地质环境治理率达到60%,历史遗留矿山地质环境治理率达到60%,“三区两线”可视范围内历史遗留矿山地质环境治理率达到80%,2013年以来关停露天开采矿山地质环境治理达到50%。

《规划》主要任务

加快绿色矿山建设。新建矿山全部按照绿色矿山标准建设,到2020年大、中、小型绿色矿山建成率分别为90%、80%、50%。主要是从源头预防、规划管控,把矿山地质环境恢复与综合治理责任落实到矿产开发“事前、事中、事后”的全过程。

深入推进历史遗留矿山地质环境治理。进一步压实责任主体,将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工作纳入政府生态环境保护考核和问责体系。到2020年,“三区两线”可视范围内治理矿山28处,治理面积102.55公顷;2013年以来关停露天开采矿山治理58处,治理面积81.46公顷。

开展矿山地质环境调查工作。开展新一轮矿山地质环境调查工作,查明矿山地质环境问题及其动态变化特征,为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提供依据。

建立完善矿山地质环境监测体系。到2020年,建成2处市级、3处区(市)级矿山地质环境监测试点,探索健全和推广矿山地质环境监测机制;到2025年,基本建立与省衔接、涵盖全市的矿山地质环境监测网络,全面掌握和监控各类矿山地质环境问题的动态变化情况,提高矿山地质环境监督管理决策支撑能力。

探索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新模式。积极引进和推广保护式开发、治理式开发等矿山地质环境保护和治理方面的新思路、新技术、新方法,鼓励科研院所、专业机构参与矿山地质环境保护治理与监测工作。

《规划》治理分区

威海全市共划分了32处地质环境治理区,其中重点治理区14处,一般治理区18处。

重点治理区:主要为“三区两线”可视范围内矿山地质环境问题突出的区域。重点治理区内,对生产矿山按照“边开采、边治理”的原则及时进行治理;历史遗留矿山地质环境问题,由当地政府负责优先安排资金开展治理工程。

一般治理区:主要为历史遗留矿山分布相对分散、对地质环境破坏相对较轻的区域。有关主管部门要加强监管,防止矿山地质环境进一步破坏,切实做好生产矿山地质环境保护和历史遗留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恢复的统筹安排,遵循自然恢复为主的治理原则,制定具体工作计划,落实治理资金,分步骤、按计划开展治理工作。

《规划》治理方式

根据治理矿山所在地的地理位置、区位条件、环境功能要求,将矿山地质环境治理工作与地质灾害防治、土地整理、城乡建设用地增减年挂钩、工矿废弃地复垦、美丽乡村建设相结合,按照“宜平则平、宜充则充、宜深则深、宜迁则迁”“宜粮则粮、宜林则林、宜景则景、宜渔则渔”的原则,选择适宜的治理方式,做到“一矿一策”,有针性地开展相应的恢复治理工作。

《方案》目标

《三年行动方案》作为《规划》的具体落实和扩展,将对全市重点区域及其道路可视范围内的所有废弃矿山进行治理,任务量由《规划》的36处增加为151处。

到2020年底,威海全市重点区域及可视范围内的废弃矿山治理工作全面完成,生态地质环境明显改善,可持续治理模式基本形成,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水平显著提高。

《方案》主要任务

科学制定治理方案。明确了各区市政府(管委)是废弃矿山治理工作的主体,根据废弃矿山所处地理位置、区位条件、环境功能区划等因素,加强研究论证,因地制宜,“一矿一策”,有针对性制定经济合理、安全高效、切实可行的治理方案。

切实强化质量管控。对治理工程逐个建档、登记造册,准确掌握废弃矿山治理进展情况,加大监督检查力度,保证工程质量。

积极创新治理模式。坚持宜建则建、宜林则林、宜农则农、宜景则景的原则,将废弃矿山地质环境治理与工矿废弃地复垦利用、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土地整治、园区建设等相结合,采用先进的治理技术,积极打造人文景观、山体公园等特色项目,充分挖掘破损山体的潜在价值。

加快建立长效机制。加强政策研究制定,加快建立“政府主导、政策扶持、社会参与”的长效治理机制。鼓励矿山企业发展绿色矿业,建设绿色矿山,高效利用资源,保护生态环境,打造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企业。

矿山企业的责任和义务

矿山企业是地质环境治理的责任主体,要按照“谁开发、谁保护,谁破坏、谁治理”的原则,“边开采、边治理”,依法履行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义务。

积极开展绿色矿山建设。切实树立“绿色发展”理念,按照绿色矿山建设标准,加快升级改造,实现经济效益、资源效益与环境效益相协调。

积极采用先进开采技术。积极引进采用先进、适用的开采技术和设备,减轻矿产资源开发对地质环境的破坏,推动保护式开采。

落实治理主体责任。全面落实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土地复垦方案编制制度,及时编制并严格执行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土地复垦方案,积极履行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义务,真正做到“边开采、边治理”。

严格执行基金制度。将矿山地质环境治理费用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相关规定预计弃置费用,计入生产成本,建立矿山企业基金账户,单独反映基金提取和用于治理地质环境的情况。

加强矿山废弃物的综合利用。严格落实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和环境影响评价报告,加强尾矿、废石、废水的综合利用,减少矿产资源开发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积极开展矿山地质环境监测。按照有关规定,开展矿山地质环境监测,全面掌握和监控矿山地质环境动态变化情况。

分享:

中国砂石协会

2018年10月29日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520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