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日期:2018-03-26 ??浏览次数: 次
人们说他疯了,他却把荒山变成了当地“聚宝盆”
一方水土一方人,应该说是着荒山上的磐石铮铮锤炼了李季兵,硬是把一毛不长的荒山变成了种植了百亩核桃林的“聚宝盆”。他的故事,是一部混杂着汗水艰辛的创业史,心有多大,这视野下的荒山便有多广阔,他是我心目中最会种树的人。
石头上的奇迹,初识种树人
转眼春日,料峭已过,望着公园里刚刚抽出嫩芽的行道树,我不由想起去年偶然遇到的一个植树人。尽管我与他只是萍水相逢,但他的故事,却带给我莫大的震撼。
他叫李季兵,是一个四十出头的汉子,而他的故事,就发生在榆树冲,西坡岭。
榆树冲坐落在卫辉太公镇北部,属于谷子涧一个很小的村落,卫辉八景中的“秋涧书声”,说的就是这里。
榆林冲虽是太行山脉一个极小的分支,但不同于太行山的壮丽雄伟,这里的山不险、不峻、不奇、不秀。到处是光秃秃的石头,不仅没土,还严重缺水,长不出草,也长不出树,庄稼就更别提了。
或许,这就是山里荒凉、贫穷最根本的原因吧。
那日,我和朋友开车行进在蜿蜒崎岖的山路上,周围荒凉、单调的山景差点使我睡着。然而,随着车子行进,我眼前突然一亮。
只见大片大片的核桃树呈现在我眼前,我和朋友顿时如在沙漠中遇到绿洲一样振奋不已。我立即来了精神。
车子继续前行,我也越发惊奇,是谁这么大胆?敢在石头上种树。最终,车子停在了一座简易房前,而这里面住的,就是比那片核桃林还使我震撼的李季兵。
据介绍,这片核桃林就是他领头种植起来的。
看看眼前这个憨厚、结实的汉子,再看看身处的这片核桃林和远处那光秃秃的荒山,我不禁对他肃然起敬。
能在石头上种上树,简直就是奇迹!然而这个奇迹竟发生在这样一个其貌不扬的人的身上。
在我的想象当中,仅凭一个人的力量要想改变大山的面貌几乎是不可能的,况且那么多客观因素摆在那里。
后来,我才了解到,为改变大山的荒凉,李季兵做出了很多努力,在几乎遭到所有人反对的情况下,还坚持自己的想法,付出了常人难以想象的艰辛。
绿化家乡石头山?别人觉得他疯了
原来,李季兵本是电业局安装队的一名职工,2011年曾援藏施工到了拉萨。
在拉萨时,他了解到一个“谁要种活一棵树国家奖励八万块钱”的信息,可是由于地理、气候等诸多因素,拉萨的树就是很难成活。
于是,他想起了自己的家乡。
以前他家有一个采石场,大型器械一应俱全,很是挣钱。可自从国家提倡保护资源、治理污染以来,他便一直在考虑,怎样转化家乡的产业。
而拉萨的这段经历启发了他,于是,“绿化荒山”的想法初步在脑海中呈现:“起码家乡的气候比拉萨好多了,如果再把石头挖出来,填上黄土和肥料再浇上水还不能成活吗?我就不信这个邪了!”
回来后,他立即进行了实地考察。当他看到山前的一条小河沟时,心里笑了。水是万物之灵,有了它我还怕什么?这坚定了他的信心。
他没有停留,立即找到村委会,要求承包周围七百余亩的荒山。并把自己的设想告诉了村支书。
村支书听了以后,惊奇地看着他:“你脑子没进水吧?咱们祖祖辈辈在这里生活了多少年,你听说过谁在石头上种树的?如果能行还轮得到你吗?”
“不试怎么知道?如果都不去干永远也改变不了我们山里贫穷落后的面貌。我主意已定,你就承包给我吧,反正在那荒着也是荒着。”
“我看你小子就是开山挣了俩钱,烧包烧的。好,你既然主意已定,我们研究研究吧。不过我可告诉你,要是你赔了可别怨我没提醒你。”
当他和朋友说起此事时,朋友们也都说,你要有钱没地方花,不如多请我们吃几次饭;回家和父母一说,更是遭到父母的强烈反对。
但当他和两个兄弟说时,两个兄弟却都表示想跟着他干一番事业。
常言道,兄弟齐心,黄土变金。
就这样他停掉了采石场,变卖了大型器械,承包了七百亩荒山。
2012年,按照规划,李季兵他们动工了。动工后,他在山上搭起了草棚,吃住都在山上。下山?洗澡?囫囵觉?统统是奢望!
李季兵任何事情都亲力亲为,整天一身土、一身泥地在山上执着地干着。先在山上按设计图纸钻树窑;再从村里拉来黄土牛粪,按比例进行回填;同时,铺设管道,引水上山……
好在事情进行的还算顺利,乡党委、政府知道后也表示大力支持,免费为他提供树苗。但他为了做到心中有数,得到更好的树种,婉言谢绝了他们的好意,然后亲自访问调查,最后购买了最心仪的两个品种。
在一个植树节、在石头上栽下第一批核桃树。
停摆的困境,却让他义无反顾
但事情并未继续顺利下去,当一切有条不紊的进行时,河沟里的水突然枯竭了。这无疑给了李季兵当头一棒。没水能种活树么?
家庭的埋怨、人们的嘲笑一起向这个年青的汉子涌来。是停止还是继续?他感到内外交困。
前期工程投入了一二百万,如果放弃就意味着前功尽弃,一二百万打了水漂;如果继续就要解决水源问题,而要解决水源唯一的办法就是打井,那就意味着还要投资。
妻子看着他的艰难,在一旁偷偷地哭了起来。谁知,李季兵这个硬汉子却说道:“哭什么哭,哭顶个屁用啊,大不了再打口井就是了。”
“别干了,咱们下山,好好工作,还能没碗饭吃,何必在这瞎费劲?”
“开弓没有回头箭。再说了,现在要是止步不更让人笑话么?这不是我的性格!”
“倔驴。”妻骂了他一声不再说话。
李季兵不再理会闲言碎语,他马上找人进行勘测。最后,翻山越岭走遍了周围所有的山头,选定了一个可以打井的地方。
勘测人员说,在地下四百三十米处可以打到水,经预算估计要花费三十万。
李季兵经过一番考虑说道:“好,按照我的要求,每小时三十立方的水,按你们的勘测四百三十米的深度、按你们的预算,三十万的花费,另外,打井所用水电费我出,井打好以后符合要求,我一次性付费。你们看怎么样?如果同意咱们就签合同。”
对方没有异议,合同签订,打井开始。
然而,意外发生在打井之后。打井队将井打到地下四百三十米的深度后,只见一盆黑水冒头,便不再有动静。显然,打井失败了。
经过再次勘探、计算,估计还要再打一百米才能见水。最后对方决定继续打下去。直到打到五百三十米时才终于见到了地下水,出水量也完全符合李季兵的要求。
打井的成功,不仅振动了乡里百姓,也给李季兵带来了巨大的动力。由此以来,他们的干劲也更大了。
经过几年的努力,他们已经在周围三百亩的荒山上种植了两万余棵核桃树。到了收获季节,站在山头放眼望去,郁郁葱葱。
虽然如今果林长势喜人,但李季兵最初可算不上伺候果林的能手。好在他是个有心人,当确定自己要改造荒山种核桃后,便开始处处留心。
买书、到农大听课、请林业部门的技术人员前来指导……这些都让他受益匪浅。
为了今后更好地植树,他还养了几十头肉牛和几十头山羊。每年收购一些玉米秸,经过发酵当作饲料,而牛粪就用来当肥料。
这样“以养殖促种植,以种植带养殖”,已基本形成了产业链。
李季兵并不想止步于此。他曾指着还未开发的三百余亩的西坡说到:“我准备在那里继续开发,按我的方式、按取得的经验在那里分别种上柿子、苹果等树种,让荒山真的变成绿色的果园。我不但要绿化荒山,而且还要让荒山变成我们的聚宝盆。”
当然,致富不忘家乡。“十年之内,我还想在‘秋涧书声’的原址上建一所小学,让孩子们不出大山便有学上。”
一个为他人着想的人不就是一个高尚的人么?
天道酬勤,像李季兵这样敢为人先、不辞劳苦、百折不挠、勇于进取的人,我相信,老天一定不会辜负他。
分享:
中国砂石协会
2018年03月2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