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日期:2017-04-19 ??浏览次数: 次
大力推进工业领域绿色供应链建设
绿色供应链提出背景
理论界对绿色供应链的研究始于20世纪90年代,首次提出绿色供应链概念的是美国密歇根州立大学的制造研究协会(MRC),该协会进行一项“环境负责制造(ERM)”研究,于1996年提出绿色供应链(Green Supply Chain,GSC)是“以绿色制造理论和供应链管理技术为基础,涉及供应商、生产商、销售商和消费者,其目的是使产品从物料获取加工、包装、运输、使用到报废处理的整个过程中,对环境影响最小,资源效率最高”。可见,绿色供应链在强调企业自身绿色化的同时,还侧重供应链节点上企业的协调与合作,考虑产品从设计、采购、生产、营销、物流、回收全生命周期的节能环保问题。绿色供应链概念模型如图1所示。
△图1:绿色供应链概念模型
工业革命两百多年来,以高消耗、高污染、高排放为基本特征的黑色发展模式,在推动经济增长、为社会创造大量物质财富的同时,也引发了环境污染、能源资源枯竭、极端气候变化等多重危机,影响了人类的生存和可持续发展。当人类意识到这一点之后,全球产业结构逐步呈现出绿色化趋势。一个产品从最初设计到最终销售给消费者,涉及到整个供应链上所有相关企业的活动,绿色供应链是整个供应链中综合考虑环境影响和资源效率的现代管理模式。2015年,国务院印发《中国制造2025》,明确提出实施制造强国战略,要求积极构建绿色制造体系,把绿色化融入工业发展进程中,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产业结构、生产方式,实现工业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绿色供应链和绿色产品、绿色工厂、绿色园区一同成为绿色制造体系建设的重要内容。
绿色供应链建设的国际经验
1.美国
美国是绿色供应链概念的发起者,美国政府主要是通过玩滚球的十大平台引导,制定一系列科学的法律法规,建立有效的监管体系等手段,推动本国企业实施绿色供应链管理。
信息披露。美国建立了企业环境信息公开制度,要求企业定期向社会公开供应链的环境状况,以美国联邦保护署建立的《有毒物质排放清单》制度为例,该清单要求企业必须报告化学物质在生产、运输、储存、使用等各个环节的排放信息,密切监视有害物质在企业供应链中的流向。此外,美国还积极推行环境信息自愿报告制度,无论是本土企业还是外资企业,都必须报告其金融和公司管理状况,包括企业运营、供应链中商品的配运以及服务对环境造成的影响。
自愿合作计划。为鼓励企业主动参与实施绿色供应链管理,减少供应链对环境的影响,美国政府推行企业自愿合作计划,资助了一系列自愿项目,自愿项目为企业交流最佳实践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平台,在行业内发挥了连锁、扩散效应。最典型的例子是2004年美国环保署启动的政府与行业合作项目的——智能交通项目,项目设立目的是通过实施能效措施,为物流公司提供低油耗战略。项目以认证形式开展,满足一定的能效要求可以获得认证。万络国际物流公司鼓励下属的运输公司实施职能交通项目,EA物流公司优先选择了高效的智能交通项目成员作为自己的合作伙伴,2008年,EA公司57%的货物是由参与智能交通项目的合作商运输的。
积极推行政府绿色采购。美国绿色采购制度比较完善,相关法律主要有12873号行政令《联邦采购、循环利用和废物预防》(1993年)、13101号《通过废弃物减量、资源回收及联邦采购来绿化政府行动》(1998年)等。2001年,联邦环保署颁布购买食品、电子设备、洗衣机、复印机、地毯等一系列产品的指南。美国《政府采购法》对绿色采购做出了明确规定,要求采购生态型(主要指利用可再生材料生产)、环保型、对人体健康和环境影响最小的产品和服务,并规定采购额超过1万美元时必须按照程序优先采购环保署指定的产品,为此环保署还制定了《全面性采购指导纲要》(CPG)有关产品的采购目录。
2.欧盟
欧盟实施“绿色产品”战略,强调一体化生产政策,制定了环境法案,建立了生态标签制定,引发了绿色供应链的全球效应。
环境法案。欧盟于2003年颁布了两个最著名的指令,《玩滚球的十大平台:报废电子电气设备指令》(又称WEEE指令)和《玩滚球的十大平台:在电子电气设备中限制使用某些有害物质指令》(又称RoHS指令),这两个指令分别抓住产品设计和产品使用寿命终止报废回收两个关键环节,从源头减少有毒有害物质产生,提高资源回收再利用率,降低对环境的污染。两个指令对全球电子电器产品生产商、销售商,乃至电子行业整条供应链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生态标签。生态标签又名“花朵标志”,欧盟以自愿形式发起生态标签制度,1992年通过EEC880/92号条例出台了生态标签体系(EEC是欧洲共同市场),并于2000年通过1980/2000号条例进一步修改补充。生态标签制度对除食品、饮料、药品和医疗设备之外的所有产品和服务业进行生态标签体系认证,鼓励私营部门提供环保产品和服务。获得标签的产品和服务带有一个造型简洁的花朵标志?。
我国积极推进工业领域绿色供应链建设
1.政策与行动
2014年11月11日,APEC第二十二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宣言,提出“建立亚太经合组织绿色供应链合作网络,批准在中国天津建立首个亚太经合组织绿色供应链合作网络示范中心”。2015年5月,国务院印发《中国制造2025》,在“积极构建绿色制造体系”章节中明确提出“打造绿色供应链”,拉开工业领域绿色供应链建设的序幕。
2016年,《工业绿色发展规划(2016-2020年)》发布,在第六项任务“加快构建绿色制造体系,发展壮大绿色制造产业中”对“打造绿色供应链”做了详细阐述。之后又相继发布了《绿色制造工程实施指南(2016-2020)》《绿色制造2016专项行动实施方案》《绿色供应链管理评价要求》《工业和信息化部办公厅玩滚球的十大平台:开展绿色制造体系建设的通知》《财政部 工信部玩滚球的十大平台:组织开展绿色制造系统集成工作的通知》等一系列政策文件,明确了工业领域绿色供应链建设的目标、任务,引导工业企业提高对绿色供应链的 认识和重视,积极建设绿色供应链。
特别是《绿色供应链管理评价要求》(以下简称《评价要求》),是首个对企业绿色供应链管理进行规范指导的文件,《评价要求》着眼于产品全生命周期,对涉及绿色供应链管理的五个关键环节(确立可持续的绿色供应链管理战略、实施绿色供应商管理、强化绿色生产、建设绿色回收体系、搭建绿色信息收集监测披露平台)进行了详细的阐述和要求,并建立了由六个一级指标、二十个二级指标组成的企业绿色供应链管理评价指标体系,引导企业在绿色供应链建设过程中进行自评价。指标体系和表1所示。
在政策文件的指引下,2016年9月率先开展了绿色制造体系建设,绿色制造体系建设包含四项建设内容,其中之一就是绿色供应链。建设目标是到2020年,绿色制造体系初步建立,在绿色供应链领域,建立绿色供应链标准,创建绿色供应链。为了进一步加大对绿色供应链及绿色制造体系建设的支持力度,11月份工信部、财政部开展了绿色制造系统集成项目建设,项目计划用三年时间(2016-2018年),围绕中国制造2025战略部署,重点解决机械、电子、食品、纺织、化工、家电等行业绿色设计能力不强、工艺流程绿色化覆盖度不高、上下游协作不充分等问题,中央财政资金支持企业组成联合体实施覆盖全部工艺流程和供需环节系统集成改造,支持企业与供应商、物流商、销售商、终端用户等组成联合体,联合体企业共同应用全生命周期资源环境数据收集、分析及评价系统,建设上下游企业间信息共享、传递及披露平台等,形成典型行业绿色供应链管理模式和实施路径。2016年第一批有83个项目拟入选绿色制造系统集成项目名单,其中十个是绿色供应链项目。
2.下一步推进绿色供应链建设思路
绿色供应链建设首先在产品量大面广的汽车、电子电器、通信、大型成套设备等行业发展,以企业为主体,试点示范为抓手,标准体系和公开透明的第三方评价机制为基础,发挥市场的驱动力和财政政策的激励作用,政府积极引导。核心企业带动上下游企业共同创建绿色供应链,促进全产业链和产品全生命周期绿色发展。通过绿色供应链试点建设,将在信息通信、汽车、家电、防治等行业培育百家绿色供应链示范企业,到2020年,在重点行业初步建立绿色供应链管理体系,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取得实质性进展。
分享:
中国砂石协会
2017年04月1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