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滚球的十大平台

图片
专题报道

砂石骨料销量“腰斩”,涨价无望!企业如何熬过 “至暗时刻”?

发布日期:2025-03-24 ??浏览次数: 次

砂石骨料销量“腰斩”,涨价无望!企业如何熬过 “至暗时刻”?

 

2025 年,中国砂石骨料行业宛如置身于一场凛冽的 “寒冬” 之中,寒意彻骨且影响深远。市场需求宛如决堤的潮水般急剧萎缩,产能过剩的阴霾愈发浓重,价格更是持续在低迷的深渊徘徊。与此同时,环保政策如同一把高悬的达摩克利斯之剑,日益收紧,行业整合的压力也如排山倒海般袭来。在这般复杂而严峻的形势下,砂石企业普遍陷入了 “销量腰斩、涨价无望” 的艰难困境,生存与发展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

销量断崖式下滑

价格跌至历史低位

销量腰斩与市场萎缩

2024年,全国砂石骨料市场需求量呈现出令人震惊的同比下滑态势。在部分区域,销量甚至遭遇了 “腰斩”。其中,房地产市场的持续低迷不振成为了砂石骨料需求锐减的主要 “元凶”。据权威统计数据显示,2024年房地产新开工面积同比下降12%。作为混凝土核心原料的砂石骨料,其需求与房地产行业紧密相连,房地产新开工面积的大幅减少,无疑直接对砂石骨料的终端需求造成了沉重打击。不仅如此,地方政府财政压力在近年来持续加大,这使得基建项目的推进速度明显放缓。原本基建项目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为砂石骨料市场提供需求支撑,如今其推进的滞后,进一步削弱了本就脆弱的市场需求根基,导致砂石骨料市场的萎缩态势愈发严重。

价格持续探底

2024年,全国砂石综合均价跌幅尤为明显,步入2025年,价格下行的趋势依然没有止住的迹象。以长江流域下游安徽等地为例,玩滚球的十大平台出厂价已跌至40元/吨左右,与2022年的高位相比,缩水近50%。尽管在2024年9月局部市场曾出现过短暂的反弹行情,但从整体来看,价格依旧深陷历史低位的泥沼,难以自拔。这一价格的持续低迷,使得砂石企业的利润空间被极大压缩,经营压力与日俱增。

行业两极分化加剧

在当前严峻的市场形势下,大型央企凭借其得天独厚的资源垄断优势、强大的成本控制能力以及稳定的客户基础,依然能够在风雨飘摇中维持生产。然而,中小型企业却因自身存在的诸多问题,如区位劣势导致运输成本高昂、资金链紧张难以支撑运营、环保不达标面临整改压力等,被迫选择停产,甚至无奈退出市场。随着大量中小企业的离场,市场集中度进一步提升,强者愈强、弱者愈弱的两极分化格局愈发明显。

供需失衡

产能过剩与需求萎缩的双重挤压

产能集中释放,供给严重过剩

2024年,全国范围内新增砂石产能集中投产。仅在长江流域,新增玩滚球的十大平台产能就超数亿吨。如此大规模的产能集中投放,使得市场供给量远远超出了实际需求的承载范围。尽管进入2025年,政策层面开始大力推动淘汰落后产能的工作,但大型企业在市场竞争的驱使下,依然通过并购重组等手段不断扩大自身规模。这种行为在一定程度上不仅未能有效缓解产能过剩的问题,反而进一步加剧了供给严重过剩的局面,让砂石市场的供需矛盾愈发尖锐。

需求端结构性萎缩

房地产拖累:在砂石骨料的需求结构中,房地产行业可谓是需求的“大头”。然而,近年来房地产行业持续下行,其对砂石骨料需求的负面影响巨大且难以弥补。房地产项目的开工量减少、建设速度放缓,直接导致对砂石骨料的采购量大幅下降,使得砂石企业的订单量急剧缩水。

基建替代有限:虽然交通、水利等基建项目在理论上能够为砂石骨料提供一定的需求支撑,但在实际操作中,受到地方债务压力的制约,许多重大基建项目的开工率严重不足。这使得基建项目所产生的需求增量,远远无法对冲房地产下滑所带来的需求缺口,难以从根本上扭转砂石骨料市场需求萎缩的局面。

区域需求分化:从区域角度来看,经济发达地区如长三角、珠三角,由于其经济活力较强、产业基础雄厚,对砂石骨料的需求相对稳定。然而,中西部及东北地区,由于基建投资受到经济发展水平和资金等因素的限制,投资速度放缓,导致这些地区对砂石骨料的需求持续低迷。区域需求的这种明显分化,进一步增加了砂石企业在市场拓展和销售布局方面的难度。

国际贸易与替代材料冲击:在国内砂石产能过剩的严峻背景下,部分企业试图通过开拓国际市场来寻找新的出路,尝试将产品出口到国外。但现实情况却困难重重,一方面,砂石产品的运输成本高昂,远距离运输极大地压缩了利润空间;另一方面,不同国家和地区对于砂石产品有着严格的质量标准,国内部分企业在产品质量上难以满足这些标准要求。这两方面因素使得国内砂石企业在国际市场的拓展进程举步维艰,成效甚微。此外,随着环保理念的深入人心和资源综合利用技术的不断发展,建筑垃圾再生骨料、工业固废利用等替代材料逐渐崭露头角,并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推广。这些替代材料在一定程度上分流了传统砂石市场的份额,对砂石行业的发展构成了新的挑战。

政策与市场

环保收紧与恶性竞争的交织

环保政策倒逼行业转型

在双碳目标的大背景下,政府对砂石矿山的环保整治力度不断加大。为了达到环保要求,企业被强制要求采用一系列先进的环保技术,如封闭式生产以减少粉尘排放、污水循环利用系统来降低水资源消耗等。对于中小型企业而言,这些环保改造措施无疑带来了巨大的成本压力。以贵州省为例,当地政策明确提出关停不合格企业,通过这种方式为合规企业腾出更为广阔的市场空间。这一政策导向虽然从长远来看有利于行业的可持续发展,但在短期内却使得众多中小型企业面临生死存亡的抉择,加速了行业的洗牌进程。

市场竞争白热化

在当前市场需求萎缩、产能严重过剩的情况下,价格战成为了企业争夺有限市场份额的主要手段。为了维持企业的现金流,部分企业甚至不惜以低于成本价的价格抛售产品。这种恶性竞争的行为如同一场 “自杀式” 的博弈,不仅损害了企业自身的利益,也扰乱了整个行业的市场秩序。低的利润率,使得许多企业在经营上陷入了困境,甚至面临倒闭的风险。

供应链与资金链风险

在砂石行业的供应链体系中,工程货款普遍采用非现金结算的方式,这导致砂石企业的回款周期被大幅延长。同时,由于当前经济形势的不确定性以及银行信贷政策的收紧,中小企业获取资金的难度加大,资金链断裂的风险陡然增加。一旦资金链出现问题,企业将无法正常采购原材料、支付员工工资和进行设备维护,进而影响企业的正常生产经营,甚至导致企业破产。这种供应链与资金链的双重风险,给砂石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带来了极大的威胁。

行业洗牌

转型路径

2026年或为“至暗时刻”

业内众多专家和机构经过深入分析和预测,普遍认为2025年产能释放的态势仍未完全结束。到了2026年,砂石行业的供需矛盾可能会达到峰值。以长江流域为例,砂石价格可能会进一步下探。在这一时期,行业将迎来更为激烈的“大浪淘沙”阶段,那些竞争力较弱、无法适应市场变化的企业将被彻底淘汰,而具备优势的企业则将在市场整合中获得更大的发展空间。

智能化与绿色化转型

技术升级:引入智能破碎设备、自动化生产线等先进技术,成为砂石企业降低成本、提高生产效率的关键举措。智能破碎设备能够根据原料的特性自动调整破碎参数,提高破碎质量和效率,同时减少人工干预,降低人工成本。自动化生产线则可以实现从原料输送到成品包装的全过程自动化操作,不仅提高了生产的精准度,还能大幅降低能耗成本,增强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绿色矿山建设:积极推广尾矿利用、建筑垃圾再生技术,构建 “无废园区”,实现资源的循环利用,是砂石行业实现绿色发展的重要方向。通过对尾矿的再加工利用,可以将原本废弃的资源转化为有价值的产品,减少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建筑垃圾再生技术则可以将建筑垃圾转化为再生骨料,用于生产混凝土等建筑材料,既解决了建筑垃圾的处置难题,又开辟了新的砂石骨料来源渠道。

产业链协同:水泥企业向 “矿山 - 骨料 - 混凝土” 全产业链延伸,能够有效提升产品附加值。通过整合产业链上下游资源,企业可以实现原材料的自给自足,降低采购成本,同时提高产品的质量稳定性和市场适应性。例如,水泥企业可以根据混凝土生产的需求,精准生产符合特定标准的骨料,实现产业链各环节的协同发展,提升企业的整体盈利能力。

区域市场深耕与渠道创新:对于砂石企业而言,聚焦需求稳定的核心区域(如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是实现稳健发展的重要策略。这些区域经济发达,基础设施建设和房地产市场相对活跃,对砂石骨料的需求较为稳定。同时,企业还需要通过创新销售渠道来拓宽市场份额。

政策引导与行业整合

政府将继续发挥政策引导作用,通过淘汰落后产能、规范市场秩序等手段,推动砂石行业集中度的提升。预计到2030年,TOP10企业产能占比将从2022年的5%提升至15%以上。在政策的推动下,行业将逐渐形成以大型企业为主导的市场格局,这些大型企业将凭借其资金、技术和管理优势,引领行业向规范化、规模化、集约化方向发展。同时,行业整合也将促进资源的优化配置,提高行业整体的生产效率和市场竞争力。

企业生存策略

从“求存”到“求变”

成本控制与效率提升

大型企业由于其规模优势,可以通过规模化采购降低原材料成本,同时优化能源管理,提高能源利用效率,从而降低边际成本。例如,大型企业可以与供应商签订长期合作协议,通过批量采购获取更优惠的价格。在能源管理方面,采用先进的节能设备和技术,合理安排生产流程,减少能源浪费。对于中小企业而言,由于资源有限,应聚焦细分市场,深入了解特定客户群体的需求,提供定制化产品。通过满足客户的个性化需求,提高产品附加值,以差异化竞争在市场中占据一席之地。

差异化竞争与品牌建设

开发高性能骨料,满足绿色建筑对高品质材料的需求,是企业实现差异化竞争的重要途径。随着绿色建筑理念的普及,市场对高性能骨料的需求逐渐增加。企业通过研发和生产这类产品,可以开拓新的市场领域,提高产品售价。同时,企业还应注重通过质量认证等方式提升品牌溢价。获得权威的质量认证,能够增强客户对企业产品的信任度,树立良好的品牌形象,从而在市场竞争中获得更大的优势。

风险对冲与金融工具应用

利用期货合约锁定价格波动风险,是砂石企业应对市场价格不确定性的有效手段。通过在期货市场上进行套期保值操作,企业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规避价格下跌带来的损失。此外,企业还可以与下游企业签订长期供应协议,明确产品价格和供应数量,稳定现金流。长期供应协议不仅可以保障企业的销售渠道稳定,还能增强企业与下游客户的合作关系,实现互利共赢。期货合约为砂石企业提供了应对价格波动的工具,若企业能合理运用,结合自身情况制定完善的风险管理策略,可有效降低价格不确定性带来的风险,提升经营稳定性。但需认识到其局限性,不能完全依赖期货合约消除所有风险。

砂石骨料行业所面临的这场 “寒冬”,虽然充满了挑战,但同时也蕴含着重构市场格局的宝贵机遇。在产能过剩与需求萎缩的双重夹击之下,唯有通过积极推进技术革新、坚定不移地走绿色转型道路以及加强产业链协同合作,企业才能够成功突围。在政策、市场与技术的三重驱动下,行业必将逐步迈向集约化、智能化与可持续发展的新阶段。展望未来十年,中国砂石骨料市场有望完成从 “粗放扩张” 到 “高质量发展” 的华丽蜕变,实现涅槃重生。

来源:中国砂石协会综合网络整理

分享:

中国砂石协会

2025年03月24日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520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