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日期:2025-03-03 ??浏览次数: 次
乌克兰未来十年的恢复与重建成本升至5240亿美元
根据联合国、世界银行集团、欧盟委员会和乌克兰政府共同发布的一份研究显示,未来十年,乌克兰预计将需要5240亿美元来用于重建和恢复,约为该国2024年预计名义国内生产总值的2.8倍。
乌克兰重建的需求(一)基建材料类基建材料类产品在乌克兰重建市场中占据主导地位,市场份额达45%。
乌克兰的交通、能源、水利等基础设施在冲突中受损严重,重建需求巨大。例如,能源领域,乌克兰电力缺口大,光储系统配置灵活,有望成战后能源系统重建首选之。交通方面,铁路、公路等设施的修复和升级也将带来大量商机。
砂石骨料是建筑、道路、桥梁、水利水电等基础设施工程建设不可或缺、不可替代、用量最大的材料,同时大量的基础设施修复及重建也会带动相关装备市场的需求。
(二)民生领域民生恢复类产品市场需求强劲,占据市场38%的份额。包括住房、医疗、教育等。大量居民住房被毁,需要重建;医疗设施的恢复和改善,如医院、诊所的建设,医疗设备的更新等;教育设施的重建,如学校、培训机构等,都需要大量的资金和资源投入。
(三)产业发展乌克兰的农业、制造业等产业在冲突中也受到冲击,重建过程中需要对这些产业进行恢复和升级,包括农业灌溉系统的修复、农产品加工设施的建设,制造业工厂的重建和技术升级等,这将为相关企业提供广阔的市场空间。
中国企业参与乌克兰重建的优势中国与乌克兰的合作由来已久,双方在军事、基建、经贸等多个领域有着深厚的合作基础。乌克兰是首批支持并参与共建“一带一路”的国家之一。2021年,中乌签署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乌克兰政府玩滚球的十大平台:深化基础设施建设领域合作的协定》,中国企业在乌克兰的承包工程市场新签合同额连续两年超过20亿美元,为乌克兰的交通、电力等领域的基础设施升级改造提供了重要支持。
中国企业凭借丰富的经验和技术优势,可以在道路、桥梁、轨道交通等领域积极参与乌克兰的重建项目。此外,中国企业在建筑施工和工程机械方面具备竞争力,可参与乌克兰的基础设施建设项目。
一、技术与经验优势基础设施建设技术:中国在基础设施建设领域拥有全球领先的技术和丰富的经验,尤其是在高铁、桥梁、能源等领域。例如,中国企业在桥梁、公路、高铁、港口建设等方面具有全球领先的经验,能够为乌克兰提供高效的施工方案。此外,中国企业在复杂环境下的建设经验丰富,能够快速响应重建需求,具备突出的竞争优势。
能源领域技术:中国企业在能源工程方面具备全产业链解决能力,能够深度参与乌克兰的能源网络恢复与升级项目。例如,中国企业在发电、输电等领域可以提供技术支持,帮助乌克兰重建受损的能源基础设施。
二、成本与效率优势成本控制能力:中国企业在成本控制方面具有显著优势,能够在保证工程质量的前提下,提供更具竞争力的价格。例如,在建筑材料和设备供应方面,中国企业能够通过优化供应链管理和大规模采购,降低项目成本。
执行效率:中国企业在项目执行方面具有高效的执行力,能够快速推进项目的实施。例如,在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中,中国企业能够通过优化施工流程和合理调配资源,缩短项目周期,提高重建效率。
三、产业配套优势制造业配套:中国制造业的产业配套能力强,能够为乌克兰重建提供全方位的设备和材料支持。例如,中国企业在建筑材料、机械设备、电子产品等方面具有完善的产业链,能够为乌克兰重建项目提供高质量的产品和服务。
供应链整合:中国企业能够通过整合供应链资源,提高项目的整体效率和竞争力。例如,在物流和运输方面,中国企业能够利用自身的物流网络和运输能力,为乌克兰重建项目提供高效的物流解决方案。
如何抢占市场机遇盯紧国际援助动态:乌克兰重建项目将获得欧盟、世界银行等国际机构的大额资金支持,企业应密切关注政府招标信息,并积极寻求与国际组织的合作,以争取订单机会。
携手本地合作伙伴:与乌克兰本地的代理商、分销商建立紧密合作关系,借助他们的市场经验和资源,快速融入市场,同时深入了解当地需求和政策环境。
提供量身定制解决方案:针对乌克兰市场的独特需求,开发定制化产品和服务,如模块化建筑设计和节能设备,以满足客户的特定需求。
借助跨境电商与数字化营销:利用Prom.ua、Rozetka等跨境电商平台,以及Facebook、Instagram等社交媒体渠道,广泛推广产品,直接触达乌克兰潜在客户。
优化物流与支付流程:选择信誉良好的物流合作伙伴,确保货物安全、及时送达;同时,探索信用证、数字货币等多种支付方式,降低交易风险,提升客户体验。
风险与挑战并存目前地缘政治局势依然充满不确定性,同时,国际援助资金和项目拨款的到位可能会面临延迟,这是另一大挑战。此外,部分地区的物流基础设施尚未完全修复,供应链问题仍需关注。中国企业在参与乌克兰重建时,需要综合考虑这些因素,确保项目的可持续性和经济效益。
来源:中国砂石协会综合亿万外贸智慧库、建筑设计联盟整理
分享:
中国砂石协会
2025年03月0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