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日期:2018-03-14 ??浏览次数: 次
福建泉州:治理废弃矿山313万平方米守护绿水青山
治理中的铁峰山二期,逐渐向青山转变
铁峰山二期改造前,山体破坏严重
核心提示
2013年9月,习近平在哈萨克斯坦发表演讲时表示,我们既要绿水青山,也要金山银山。宁要绿水青山,不要金山银山,而且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我们绝不能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换取经济的一时发展。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再次强调,必须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
在福建泉州部分县(市、区),废弃的大片石窟曾存在生态、安全方面隐患。近年来,经过政府、社会等各方的大力综合整治,生态环境得以逐步恢复,有的废弃石窟还以绿水青山,有的则因地制宜“变废为宝”。昨日是植树节,也许你种树的这一片山坡,便是废弃石窟改造而来的。近日,安溪、泉港、石狮等地,实地感受这些惊人的变化。
走访篇
安溪铁峰:原满山窟窿泥泞不堪现茶园绿树生机勃勃
望着位于安溪官桥铁峰山脚下的这片绿油油的茶园,61岁的陈亚飞内心兴奋又平静。他打开喷灌设备,水花在阳光下熠熠发光。“一年可以收三四季茶,好的时候,一季可收一万多斤。”沿着坡道往上走,坡道两侧一个个浅坑里栽着齐腰高的树苗,坡道尽头豁然开朗,眼前的小型农场处处是生机——鸡鸭满地跑,猪圈里的猪哼哼唧唧,果树的绿叶随风摇曳……“之前,我们打一些小工过活。2011年,县里全面关闭石材矿山。第二年,我们就回来开垦种茶种树。”陈亚飞说。
站在农场往上看,山体表面的岩石已覆盖绿色植物,山脚下曾经的石材厂已不见踪影,转变为高新产业园区。“石材行业曾是安溪县的支柱产业之一,但因多年的矿山开采,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也产生不小的安全隐患,官桥、龙门作为主要开采区域,晴天粉尘满天飞,下雨时泥沙俱下,山下20多个村庄、1000多户群众生命财产受到威胁,”安溪县国土资源局苏副局长指着不远处绿水长流的蓝溪说,“因为附近都是石材厂,以前的蓝溪又被称作‘牛奶河’。矿山及石材行业关闭退出后,县委、县政府立即着手组织开展矿山生态恢复治理工作,在国土资源部和省市的大力支持下,官桥龙门矿山地质环境治理工程于2012年获国土资源部、财政部批准立项为国家矿山地质环境治理示范工程,安溪这些矿山逐步恢复绿水青山。”
石狮石湖:六胜塔周边多石窟如今成美丽风景区
8日,来到石狮市蚶江镇石湖村石湖海丝公园风景区,虽正值上班时间,且当天气温骤降,仍有不少市民在公园内散步休闲。市民施先生与老伴相携漫步在林间小道,准备到六胜塔下看一看,他高兴地说:“过去,这里是一片石窟荒地,难免脏乱,居民们很少来这里,如今,石窟改造成了公园风景区,环境清幽,我和老伴闲时就过来逛一逛。”
据了解,石湖海丝公园原本是一片废弃石窟,附近的六胜塔在历史上起着海上航标的作用,且是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但由于周边被多个废弃石窟包围,无法形成规模景区。近年来,石狮市积极开展废弃石窟地质环境恢复治理,去年6月,石湖海丝公园景区完工,原本的废弃石窟经过回填、复绿,并添加人行道、观景台等旅游设施,变成了一处旅游景点,与六胜塔相得益彰,市民赞不绝口。
泉港柳厝:乡贤斥巨资改造石窟变生态公园
9日上午,天气格外晴朗,泉港南埔镇柳厝村佳云生态公园里,72岁的柳阿伯拄着拐杖,慢慢地攀上石阶,走到观景平台上,眺望远方。“今天太阳好,就出来散散步,”他笑着说,冬天人比较少,夏天的晚上,底下广场都是来纳凉的人。看到,公园里有大广场、假山、大型观音石像、观音殿、许愿亭等,绿植环绕。而回忆起过去这片山地,阿伯直摇头:“都是石洞,积水之后你也不知道多深,夏天水发臭、蚊虫多,没人爱来。”
“公园建设前,柳厝山由于多年的无序开采,山体环境遭严重破坏,废弃遗留的石窟坑洞有60多个,最深的有三四十米,浅的也有十多米,曾发生群众失足跌伤事件。”泉州市国土资源局泉港分局矿管办连主任说道,2012年,柳厝村乡贤柳加明决定为当地群众修建一座生态休闲公园。公园开工建设后,开破风化石,把不适宜植物生长的沙包土外运,用原土方回填石窟,恢复山型,平整土地,造林绿化。
成效篇
恢复313万平方米超额完成目标任务
据介绍,至2017年11月底,泉州市共完成矿山生态恢复治理313万平方米,大幅超额完成福建省下达的新增矿山生态恢复治理面积23万平方米和市政府下达的190万平方米的目标任务。矿山生态恢复治理共投入资金7601万元。其中,历史遗留废弃矿山治理完成282万平方米;个人企业参与废弃矿山治理完成22.4万平方米;生产矿山边开采边治理完成31万平方米。安溪县官桥—龙门石材矿区地质环境治理示范工程三期工程已开工建设,已完成投资1760万元;石狮市全市域废弃采石场生态环境综合治理工程一期工程已启动实施,目前,已累计投资2630万元,超额完成福建省国土厅下达的1200万元的年度投资计划。
模式篇
政府大力推进社会力量参与
“2012年6月,经市政府研究同意,泉州市政府办公室印发了《泉州市国土资源局玩滚球的十大平台:进一步推进矿山生态治理工作的若干意见》(简称《意见》),明确下达了泉州市饰面石材矿山退出计划和建筑石料矿山调整计划。” 泉州市国土资源局矿管科负责人介绍,其实,安溪已于2011年提前完成饰面石材矿山全行业退出计划,关闭了64家饰面石材矿山。晋江、石狮、南安、惠安、泉港等地也已关闭所有饰面石材矿山,提前一年完成了预定的工作任务。
他分析,《意见》着重于探索矿山生态治理工作的两个转变:一是从政府主导、财政投入为主的工作模式,转变为政府引导、财政扶持、政策保障、社会参与的新的工作模式;二是从单一的责任人约束性治理责任,转变为按照“谁治理、谁受益”的可转移性治理责任的新模式。例如安溪官桥龙门矿山地质环境治理工程于2012年获国土资源部、财政部批准立项为国家矿山地质环境治理示范工程,目前,2.8374亿元的中央补助资金已全部安排支出,县财政已配套投入资金0.5289亿元。另一方面,安溪积极引进社会资本参与项目建设,经福建光明资产评估房地产估价有限责任公司评估,社会投资额达1.5631亿元。
在政府主导的重要景观地带废弃矿山整治工程取得重要进展的同时,社会力量主动参与废弃矿山生态治理亦取得不俗成绩,我市矿山生态治理呈现“两轮驱动”的良好局面,各地因地制宜采取多种模式。
模式一:边治理边收益恢复耕地林地
了解到,安溪引导、鼓励当地群众投工投劳,利用矿山迹地开垦茶园,有效增加农民收入,共开垦茶园1450多亩。官桥、龙门区域“青山挂白”得到有效治理,直接增加林地6028亩,铁峰山、狮子寨等原来满目疮痍的山体得到较好修复;永春、泉港还将废弃矿山整治列入年度土地整治计划,开垦数百亩耕地;惠安县引导当地企业利用废弃采石场开垦苗圃园,种植培育高价值花卉树木,治理面积数百亩,做到边治理、边收益,达到了一举多得的目的。
模式二:融入乡村建设改造成运动场
在综合治理废弃石窟过程中,石狮市引导当地村委会结合美丽乡村建设,对存在安全隐患的超深采石凹坑进行回填并开发利用,已回填采坑10处,消化建筑垃圾数十万立方米,复垦土地约200多亩,3处废弃矿区已改造为村民运动休闲场所。
日前,来到石狮市蚶江镇石湖村一处由村委会自筹建成的小型运动休闲场所,该运动场所面积虽小五脏俱全,有篮球场,还有各色健身器材,环境清幽。谁也想象不到,在改建之前,这里曾经是一处废弃石窟,环境条件恶劣。
模式三:回填后建园区加快产业升级
获悉,不少严重损毁的山体石窟回填平整后,得到有效利用。如石狮结合石狮市高新技术开发区的机械基地规划及石狮市纺织服装基地政和工业园区规划,对废弃石窟进行推平整理,用作工业用地;安溪石材行业退出后,盘活土地资源5000亩,已建设中国国际信息技术(福建)产业园、厦门泉州(安溪)经济合作区湖里园、思明园、弘桥智谷电商产业园、安溪2025产业园等一批产业发展平台,培育了新旧动能转换的动力引擎,加快产业向中高端迈进,5个园区可望给安溪带来500亿元的产值、近20亿元税收。
模式四:结合环境特点打造生态景区
石狮宝盖山上有两个大型废弃石窟,石狮市政府按照“宜农则农、宜林则林、宜建则建”的原则,充分结合其位于风景区的优越地理环境位置,将其改造为一处公园景点。在现场看到,70多亩的景观处已初步成型,休闲驿站、林下茶座等休闲设施项目正在施工中,大型观景台也正在铺设,铺设完成后,施工方将利用石窟的地势特点打造出一处水帘瀑布,供市民观赏。
泉港区的柳厝佳云生态公园也是利用废弃矿山改造成公园的典型。据了解,泉港区支持帮助当地民营企业家柳加明对南埔镇柳厝村连片废弃采石场实施整体治理,累计投入资金约5000万元,将其建设成为乡村公园。截至目前,该工程累计治理矿山面积约80亩,因势利导,修建道路、大小广场,疏浚水系,建设人工湖一个,水域面积达数万平方米,很好地解决了“矿山复绿”的问题,同时打造出一处大型生态景区。
模式五:有效利用资源石窟变停车场
石狮市永宁镇院东村西青山上一处深达80多米的石窟,正在被改建为垃圾“灰飞”填埋场。石狮市国土规划和房产管理局土地监察大队邱副大队长表示:“过去,焚烧垃圾产生的‘灰飞’苦于无处处理,运费高昂,而该石窟远离居民区,将之改建成‘灰飞’填埋场,可谓是一举两得。石窟被填满后,将覆盖种植土进行绿化。”
泉港区涂岭镇松园村东吴山废弃矿区是一处露天采场,坡面凹凸不平、光秃裸露,与周边环境极不协调,有关部门对其进行生态整治,实施绿化植被恢复。如今,已完成矿区整体复绿工作,预计明年整个矿区绿化覆盖率可达90%以上。由于附近就有一处墓园,该处被填埋成一处停车场,方面市民扫墓时停放车辆。
未来篇
从政府主导变企业主动转变思路创新工作机制
“矿山生态治理工作是一项长期的、艰巨的任务,”泉州市国土资源局矿管科负责人坦言,对此,必须转变思路,从政府主导的外力推动型,转变为企业主动参与治理的内生动力型,方能持续长久地推动矿山生态治理工作,从而取得突破性进展。
他表示,在转变思路的基础上,应创新建立与之相适应的工作机制。如何引导、调动社会力量参与废弃矿山治理,形成政府引导、鼓励、扶持,社会力量自发、主动参与的工作格局,是机制创新的出发点,也是推动矿山生态治理取得突破性进展的关键一步。同时,将废弃矿山治理与其他经济活动紧密结合起来,实现边治理、边收益,这是实现废弃矿山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良性互动的一招好棋,也是确保废弃矿山治理产生内生动力并持续推进的保证。
接下来,政府部门将以废弃超深采坑治理为试点,进一步探索废弃矿山用地整治利用与新增建设用地指标挂钩的办法。以建筑石料矿山弃土弃渣综合利用为抓手,建设一批绿色矿山,并编制实施矿业用地整治利用规划,策划生成以废弃矿山集中区为主的山水林田湖生态恢复治理工程包,制定出台加强矿山生态保护规范性文件,充实完善矿山生态恢复治理考核奖惩制度。他相信,只要操作得当,持续推进,假以时日,泉州市社会力量参与废弃矿山治理将取得更大进展。
分享:
中国砂石协会
2018年03月1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