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日期:2018-01-09 ??浏览次数: 次
关停砂石码头、清理采砂运砂船——看湖南如何“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
“一湖四水”安澜 长江碧水东流,看湖南如何“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
从雪山走来,向东海奔去。长江宛如一条巨龙,托起中国最具发展潜力的经济带。
两年前的1月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重庆召开的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座谈会上,为长江经济带发展“定向定调”:“当前和今后相当长一个时期,要把修复长江生态环境摆在压倒性位置,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
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折射出中国发展理念的深刻转变。党的十九大提出“建设生态文明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将生态文明建设提升到了前所未有的新高度,开启了生态文明建设新时代。
居长江腹地的湖南,高度重视生态文明建设,牢固树立新发展理念,以“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为总遵循,积极对接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
两年来,湖南以壮士断腕的勇气,根治沉疴,让“一湖四水”安澜,一江清水东流。
共抓大保护,“湖南经验”写新篇
作为“长江之肾”,洞庭湖关系湖区千万人民的生产生活,牵连整个长江生态系统的平衡。
2017年10月30日,湖南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杜家毫在参加完党的十九大会议回湘之后,将调研首站选在洞庭湖。他乘船深入洞庭湖腹地,督查洞庭湖区生态文明建设和环境保护治理。
2天后,湖南省委、省政府召开五级干部大会,就洞庭湖生态环境专项整治进行再动员、再部署、再推进、再落实,吹响了洞庭湖生态环境保护更加嘹亮的号角。
早在2013年,杜家毫履新湖南不足半年时,抓的第一件大事就是湘江保护与治理。
湘江,长江一级支流,奔腾900公里,哺育沿岸8市湖湘儿女。为还“母亲河”一江碧水,湖南启动湘江保护与治理“一号重点工程”,从2013年至2021年连续实施湘江保护和治理3个“三年行动计划”。
2016年,第二个“三年行动计划”启动,“一号重点工程”向洞庭湖和湘江、资水、沅水、澧水“一湖四水”延伸。
2016年的最后一个工作日,杜家毫在湘江保护和治理委员会2016年第二次全体会议上强调,这项工作绝非一日之功,要以“功成不必在我,建功必须有我”的思想境界,一棒接着一棒干,一以贯之、一抓到底、久久为功。
迈入2017年,湖南省迅速落实中央统一部署,全面推行河长制,以“河长制”促“河长治”,加强河湖管理保护。
省、市两级河长名单在《湖南日报》公布:湖南省委副书记、湖南省长许达哲担任总河长,湖南省委常委、常务副省长及分管水利的副省长担任副总河长,其他省领导分别担任湘江、资水、沅水、澧水干流和洞庭湖(含长江湖南段)省级河长。
湖南省委书记、湖南省人大常委会主任杜家毫在洞庭湖专题调研时强调,要以“河长制”为切入口,上下联动,还洞庭湖一湖清水。
湖南省委副书记、湖南省长、湖南省级总河长许达哲先后3次开展长江、洞庭湖和资水、湘江巡河巡湖,并签署“湖南省第1号总河长令”,明确巡河是各级河长履职的重要工作方式,对各级河长的巡河频率作出具体规定。
一年来,湖南在全国首创发布省级总河长令、五级河长大巡河、专项清理整治“僵尸船”等机制,湖南省五级河长体系基本建立。在第四次全国河长制工作月推进会上,这些宝贵的“湖南经验”被作为典型推介。
铁拳治沉疴,“一湖四水”保安澜
2017年12月6日,严重破坏生态环境的8万多亩欧美黑杨全部清理完毕,湖南提前完成中央环保督察要求彻底清理洞庭湖核心区欧美黑杨的任务。
这是湖南省打赢洞庭湖生态环境保卫战的一场关键战役。
清理黑杨、巡湖检查、水系连通——洞庭湖生态环境整治,沿湖三市一区积极行动:
岳阳在洞庭湖沿岸和长江沿线全面实施封洲禁牧,近3万头牛羊全部退出;
常德自然保护区内32个砂石场堆场全部关闭,珊泊湖“背水一战”,清淤、补水、截污、禁投,整治污染顽疾不遗余力;
益阳市公共水域的20.76万亩矮围网围,全部完成功能性拆除;
长沙望城区大众垸河湖水系连通工程进展加快,实现新沩水向老沩水补水……
湖南省发改委、省水利厅、省环保厅等9个省直职能部门,分别祭出“杀手锏”:毁湖采砂踩下“急刹车”,保护区划下严格“红线”,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加快脚步,坚决淘汰落后产能和污染严重企业。
为保“一湖四水”安澜,湖南一记记整治重拳砸向了破坏环境的不法行为;一场场整治行动掀起了保护生态环境的强大风暴。
站在海拔1000多米的郴州市临武县三十六湾矿区俯瞰,蓝天白云下,大小矿坑已不见踪影。
就在几年前,这个以滥采乱挖闻名的铅锌矿区,蜂窝似的矿洞布满山体,满目疮痍。
一号重点工程”启动以来,三十六湾的上千个采矿、选矿点全部关停,近3000间厂棚拆除。一度千疮百孔的矿山逐步披上绿装。
在湘江保护的另一重要战场——因水清得名、重化工业集聚闻名、环境严重污染出名的株洲清水塘,高耸的烟囱倒下了,成片的厂房拆掉了,污染源被斩断了。
“一号重点工程”进入第二个“三年行动计划”,湘江流域“治”与“调”并举,水更清、岸更绿。
湘潭竹埠港重金属污染土壤,已修复20多万立方米;娄底锡矿山砷碱渣无害化设备,已正式投入运营。
曾经,湘江两岸重化工业林立,承载着全省六成以上的污染;如今,湘江流域内1182家涉“重”企业全部关闭,水质明显好转,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超过93%。
为保“一湖四水”安澜,两年来,洞庭湖区关停或搬迁畜禽养殖场7946户,清理矮围网围面积35.29万亩,清理河湖岸线4613公里,排查重点工业2222家,清理采砂运砂船888只,关停自然保护区所有砂石码头。
山绿了,水清了,候鸟回来了。目前,洞庭湖Ⅴ类水质断面由2015年的8个降至0个;候鸟由10年前的200多种增加到300多种。
建绿色港口,开放崛起风更劲
新年伊始,岳阳城陵矶港国际集装箱码头一片繁忙。
作为内河航运大港,岳阳每年的原油和成品油吞吐量达600多万吨,是长江航道“四大油区”之一。
为降低油类货物泄漏事故对江湖水域的生态威胁,海事部门积极采取行动。
走进岳阳船舶溢油应急备库,吸油毡、围油栏、收油机、动力站等一应俱全。
湖南城陵矶新港区工委副书记、管委会主任王文华介绍,城陵矶是全国内河唯一“绿色循环低碳”试点港口,正着力推进绿色、循环、低碳发展。
2017年11月,湖南首个港口岸电在城陵矶港投运。“油改电”后,所有停靠城陵矶港的船舶都能使用清洁能源发电,可有效减少能耗及环境污染。
不搞大开发,不是不发展。湖南审时度势,努力提升长江港口的运营效率,以最少的岸线资源发挥最大的运输能力。
拥有163公里长江岸线的岳阳,定位为湖南融入长江经济带的“桥头堡”、湖南通江达海的新增长极。
岳阳把交通基础设施互联互通作为推进长江经济带发展的先手棋,全力加快城陵矶新港区建设。
城陵矶新港二期、综保区二期建设快马加鞭,港口体系更加健全;万吨海轮可直达城陵矶港,岳阳从“洞庭时代”迈向“海洋时代”;湖南城陵矶港务集团运营两年,整合长沙岳阳两港优势资源,湘江“黄金水道”释放“黄金效益”;城陵矶港逐个收回泰格林纸、华能电力等十余家企业码头,有效整合并保护长江岸线资源;三荷机场、空港产业园等呼之欲出。
“双港驱动”新格局浮出水面;设立湘欧快线国际货运班列站点,搭上“陆上丝绸之路”国际物流“高铁”;进入全国多式联运示范项目“笼子”——如今,岳阳“一区一港四口岸”开放平台密集叠加、优势凸显。
大平台集聚大产业。湖南省石化企业逐步向湖南岳阳绿色化工产业园集聚,促进石化产业集群式发展,产业结构不断优化。目前,园区已引进石化企业208家,跻身国家级化工园区行列,成为国内最大的炼化催化剂生产基地、国内最强的非乙烯化工新材料及特种化学品生产基地、中南地区最大的石化产品物流中心。
以“绿”换“金”,开放跑出“加速度”
2017年,城陵矶港集装箱吞吐量突破40万标箱,创历史新高,首次超过九江港、宜昌港;岳阳全年进出口总额比上年增长70%以上,跃居湖南第三位。岳阳市进出口前50强企业中,有21家为新增商贸物流企业,物流业正在崛起成为岳阳第三个千亿产业。
分享:
中国砂石协会
2018年01月0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