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滚球的十大平台

图片
行业动态

从“卖石头”到“卖风景”“卖文化”,河北探索出一条矿山融合发展之路

发布日期:2021-09-08 ??浏览次数: 次

从“卖石头”到“卖风景”“卖文化”,河北探索出一条矿山融合发展之路

 

昔日挖山采矿,富了口袋却毁了青山;今朝治理矿山,修复生态,再现绿水青山。

作为玩滚球的十大平台生态环境建设和环境治理的主战场,河北省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持续推进矿山环境治理和生态修复。截至2020年底,全省共投入治理资金74.96亿元,修复绿化责任主体灭失露天矿山迹地3705处、24.89万亩。

日前,在廊坊三河市、秦皇岛市、承德市等地的矿山生态修复治理项目点,看到过去千疮百孔的山体,如今被绿色植物覆盖,一张张生态蓝图呈现在眼前。

修山之备  从“炸山”到“养山”的观念转变

登上位于秦皇岛经济技术开发区的栖云山,水清河晏、绿树成荫、山海相依的城市全貌尽收眼底。

谁能想到,遍布绿树繁花的栖云山,曾是满目疮痍的矿山。

上世纪80年代,为发展农村集体经济,附近村民开始炸山开矿,栖云山变得支离破碎、千疮百孔,形成了20多个大小不一的矿坑,水土流失严重。

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从2017年开始,按照“绿色自然、生态环保、消除隐患、永续利用”的原则,秦皇岛市启动了栖云山生态修复工程。

“我们对栖云山山体进行了防灾工程设计,对矿坑边坡进行了修整防护。”秦皇岛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经济技术开发区分局矿产海洋科科长王晨军告诉记者,同时对山体进行绿化、美化,结合自然地形地貌进行景观设计,打造怡景绿园、体育公园、南山花园等多个景观节点,营造丰富多彩、覆盖全龄的互动体验式游憩节点,致力于打造生态美、生活美、生产美的秦皇岛最美景观第一山。

废弃矿山不在,绿水青山重现。仅2020年,全省完成了2057处、14.99万亩责任主体灭失矿山治理任务。

作为矿业大省的河北,最多时曾有2万座矿山。凭着丰富的矿山资源,不少地方的百姓鼓足了“钱袋子”,也丢了“好日子”:山体破坏、植被损毁、河水污染、事故不断。

“我们先后开展了露天矿山污染深度整治、露天矿山污染持续整治三年作战等专项行动,有效改善了矿山生态环境。”省自然资源厅相关负责人介绍,河北省把矿山综合治理作为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打赢蓝天保卫战、推进玩滚球的十大平台生态环境支撑区建设的重要抓手。聚焦“减量化”,坚决关闭取缔;聚焦“集约化”,实施整合重组;聚焦“生态化”,全力推进矿山综合治理工作。

修山之难  啃下矿山环境治理的硬骨头

在三河市东部矿区,曾经破损的山体得到修复,呈现一派草木繁茂、生机盎然的景象。

从上世纪70年代开始,该矿区高峰时采矿企业达500余家,从业人员5万多人。但也付出了资源锐减、生态环境恶化等沉重代价。

增绿于山,还绿于民,刻不容缓。

2008年,三河市关闭了175家采矿企业、194孔白灰窑、23条非法粉石生产线,依法取缔了75家非法制砂、粉灰企业。2016年,三河市果断关停了全部22家采矿企业,彻底结束了矿山开采的历史。

“为筹集治理矿山资金,我们一方面加大政府的投入,另一方面采取奖补的方式撬动社会资本。”三河市矿山环境恢复治理示范工程指挥部负责人邵振介绍,三河市争取中央财政资金6.13亿元,省级资金矿山地质环境恢复专项资金0.29亿元,廊坊市级资金1.9980亿元,配套地方财政资金15.07亿元,吸引社会资金60亿元。

开采矿山造成的部分山体纵截面,与地面的角度可达八九十度,陡峭的坡面给复绿造成巨大困难。

针对这个难题,三河市在治理时采取了“造梯田”的方式。“我们在山体边以堆砌矿石的方式制造出多级阶梯,类似于‘梯田’,为覆土植绿创造了可能性。”邵振说。

如今,通过采取消灾除险、削高填低、覆土植绿等措施,三河市东部矿区22平方公里的矿山环境恢复治理工作已基本完成。

据统计,2015年全省共有责任主体灭失矿山迹地4330处,矿山影响破坏面积30.49万亩,治理规模大。由于北方气候条件差,雨水少,山体水土保持和植被生长难度大,加之历史上部分矿山企业开采不规范,导致形成大量的高陡边坡和白茬山,成为矿山环境治理的硬骨头。

怎样破解矿山治理难题?

因地制宜,探索综合治理模式——

河北按照“宜林则林、宜耕则耕、宜草则草、宜建则建、宜景则景”和“一处一策”的原则,探索了矿山复绿、农业用地、矿山公园等8种矿山环境治理模式,总结了台阶式修复、平台式治理、微地形改造等多种治理方式,以及岩壁覆绿方式方法,初步形成了矿山环境恢复治理的技术方法体系。

综合施策,厚植绿色发展优势——

为破解矿山环境综合治理任务重、时间紧、资金缺口大等难题,河北省积极探索利用市场化方式推进矿山修复治理,将矿山生态修复与后续资源再利用、产业发展统筹考虑,明确了鼓励矿山土地综合修复利用、实行差别化土地供应、盘活矿山存量建设用地、合理利用废弃矿山土石料等支持政策,激发了社会资本参与矿山修复治理的积极性,增强了矿山修复治理统筹推进的合力。

修山之益  绿水青山真正变成金山银山

坐上中巴车,听职工讲解,车辆在宽城满族自治县东梁金矿矿山里穿行。看“小天池”、过花果园、登兴旺亭、攀观光水塔……目光所及之处,虽然矿山开采后的斑斑痕迹犹存,但玩滚球的十大平台的是勃勃生机和一派新气象。

“像这样的‘景点’共有13处。我们通过义务劳动,边生产边治理,现已种植各类花草树木260余万株,矿区绿化面积达到可绿化面积的98%以上。”河北东梁黄金矿业有限责任公司党委书记、总经理段玉良告诉记者,多年来,公司坚持“开发金山银山,保护绿水青山”的矿业开发模式,在环境保护综合治理方面累计投入资金1000多万元,2017年东梁金矿被评选为国家级绿色矿山。

东梁金矿保护矿山的做法,是宽城满族自治县矿业转型的一个缩影。

在对矿山开展生态修复治理的同时,宽城满族自治县对矿山治理的“后半篇文章”也进行了谋篇布局,全力做到矿山治理与生态保护、发展旅游、土地复垦等相结合。

生态兴则产业兴,环境美则家园美。在石家庄市,以太行山区“三沿三旁”为重点,强力推进太行山绿化,按照发展林业产业和生态修复相结合的原则,栽植花椒、连翘等具有经济价值和黄栌、侧柏等具有观赏价值的树种,把一座座荒山岗打造成了“花果山”。

一步一个脚印,过去的“生态短板”变成了如今的“生态样板”。

接下来,河北省将持续推进矿产资源合理开发,开展矿山综合治理,实施矿山关闭取缔、整合重组、修复治理、规范管控“四个一批”,严控增量、减少数量,今年将全部完成剩余的625处、9.04万亩责任主体灭失矿山迹地修复治理任务。

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从“卖石头”到“卖风景”“卖文化”,河北探索出一条矿山环境治理与文化、旅游、养老、种植等产业融合发展之路,一幅幅彰显产业兴旺之美、文明淳朴之美、自然生态之美、和谐有序之美的锦绣画卷,正在燕赵大地徐徐展开。

来源:河北日报

分享:

中国砂石协会

2021年09月08日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520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