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滚球的十大平台

图片
专业文库

广州南沙凤凰湖公园设计总结与思考

发布日期:2018-05-04 ??浏览次数: 次

广州南沙凤凰湖公园设计总结与思考

 

1. 项目概况

广州南沙凤凰湖位于广州市蕉门河中心区,原为南沙大山乸南侧山脚历史遗留的9个大型采石坑。采石坑面积广并且坑深高达五十多米,坑壁陡峭,对周围城市生态环境影响很大,也存在很大的安全隐患。2014年南沙区政府启动该废弃采石坑的改造工程。通过将这些大型采石坑连通成为整体,从蕉门水道引水补水,开凿山谷连通山塘水体、开挖湖面形成人工湖,并进行堤岸建设和配套滨水景观建设,成为提升区域景观及雨洪调蓄为主要功能,兼具改善生态环境、展现人文历史、提供休闲旅游场所等多重功能的综合性矿坑公园。(图1)


图1 凤凰湖公园(2号湖)基地环境航片图
 

本文重点分析的是南沙凤凰湖2号湖区,该湖区用地总面积为14.39公顷,于2017年底建成开放。该项目由广州市水务规划勘测设计研究院负责设计。

本文对凤凰湖公园设计方案进行总结与思考,探讨如何在生态修复基础上更好地发挥凤凰湖公园防洪排涝、观赏游憩、科普教育等功能,为今后矿坑公园规划设计提供一定的借鉴作用。(图2)


图2 凤凰湖公园(2号湖)建成后鸟瞰图
 

2. 再生模式

早期的工业废弃地改造,设计者往往保留了景物中如画的部分,试图运用传统美学和设计思想来改造支离破碎的风景,艺术开始介入工业废弃地改造以废弃的采石场居多。随着生态学思想的引入,城市废弃地的恢复利用设计的思想和方法发生了重大转变。如尊重场地生态发展过程,重视对物质能源的循环利用,对场地自我维持和可持续处理技术的倡导,充分体现了浓厚的生态理念。这些理念在后工业时代的景观设计中被表现得淋漓尽致。

废弃采石场作为工业废弃地的一种,凹陷的矿石深坑是大地的伤疤,但其特殊的地形地貌也是精彩设计构思的起源。废弃采石场经过合理的生态修复后, 可以进行多种用途的开发。目前国内外废弃矿坑的修复及利用设计已有多个很好案例值得借鉴。(表1)

总之,城市废弃采石坑的再生模式经历美学设计、生态环境恢复等不断发展,如今不局限于实现生态修复,而是从单一的生态修复向生态修复和景观功能融合转变。通过以生态修复为基础,融合各类景观功能,使废弃采石坑发挥更好的生态、社会、经济等作用。

表1:国内外废弃采石坑修复案例对比表



 

3. 方案总结

3.1设计目标

(1)提高蕉门河中心区蓄涝减灾能力。

(?2)恢复岭南水乡风貌,改善河涌水质,创造综合性滨水城市公园,打造南沙滨水城市客厅。

(3)通过建设凤凰湖、促进周边城市发展,提升周边地块价值。

(4)完善文化、休闲、娱乐、体育等功能, 打造集展示、传播、参与于一体的文化长廊;为市民提供一系列休闲设施,打造一个开放式、生态型的休闲文化滨水公园。

3.2防洪排涝

通过整合、连通原有9个采石坑形成6处湖面,并与下游的蕉门村涌、鬼横涌连通,形成湖岸总长约6.59km的蕉门河“凤凰湖”,在湖区周边山体设置截流沟,扩大湖区集雨面积,增加天然径流量,枯水期打造清泉流水景观,洪水期截取山洪调蓄。通过涵闸调度,控制湖区景观水位维持在5m左右。加强竖向景观衔接,提高湖区间的连通性及可达性,挖掘其游憩价值。(图3)


图3 凤凰湖公园防洪排涝示意图
 

3.3总体布局

本方案以“葫芦湖岛环绿道,凤凰展翼七彩桥”为设计概念。整体平面布局通过适度挖填,形成一个“葫芦”形状,取我国传统文化的“福气”、“如意”之意。结合现状地形,在平面上布局成一个环形整体结构,将慢行交通与节点游憩相结合。靠柳园路一侧,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修建水中栈桥,避免该处与人行道合建段过长,解决柳园路临湖一侧缺乏慢行交通问题。为加强园区可进入性,设与人行道联系密切的高处观景平台,与亲水平台、水上栈道共同起到丰富湖面空间层次、提供多样化观湖视点之作用。

凤凰湖公园自行车道、游步道沿湖设置,并与城市绿道衔接。在入口等重要节点靠近河岸的部分放大成景观广场,便于游客运动聚集。主园路沿线尽量保持原生态格局,局部点缀折线形步道,并与绿化交错出现,富有变化。巧妙设置观景平台,形成吊脚挑台,选择岸线较为平缓的位置,通过逐级而下的台阶通向亲水平台,在保证安全的同时给游客亲近水面的机会。(图4、图5)


图4 凤凰湖公园设计鸟瞰图


图5 凤凰湖公园总平面图
 

3.4景观廊桥

该景观廊桥以“凤凰展翅、林中漫步”为设计概念,横跨公园中部,把公园驿站、湖心岛及东入口广场连成一体,成为2号湖公园的重要景观节点。为最大程度的保护湖心岛生态环境,景观廊桥采用架空形式,随地形起伏并局部挑出形成观景台,犹如凤凰翅膀,凌驾于湖岛之上、掩映于湖岛树林当中,大大丰富公园的空间层次。(图6)可惜在实施中景观廊桥并未跨过水面到达对岸,无法形成环形游线,使得公园的园路系统不太合理。


图6 景观廊桥效果图
 

4. 若干思考

通过对建成后的凤凰湖公园进行实地调研和体验,以下几个问题值得思考:

4.1如何在上位规划层面更好考虑废弃采石坑的利用

由于凤凰湖所在区域的上位规划中,城市规划道路红线与凤凰湖2号矿坑之间距离太近,给凤凰湖规划建设造成许多先天不足的问题:如公园公园建设用地紧张,游憩空间不足;特别是公园东侧紧靠主干道凤凰大道,公园园路只能悬挑于矿坑崖壁之上,大大增加工程难度和造价。另外,周边高层住宅与公园之间缺乏绿化过渡,使得公园的景体验比较压抑。公园西侧的市政桥直接从公园湖面上方穿过,市政桥体量大,与公园景观十分不协调。(图7)


图7 公园西侧高层住宅、市政桥与公园景观不协调
 

4.2如何提升矿坑公园的绿化环境

采石坑由于地形陡峭,石头裸露,缺乏种植土,复绿是一大难点。目前结合公园在湖岸、栈道两侧的混凝土承台,以盆栽形式种植睡莲等水生植物。但如果结合混凝土承台形成种植槽形式,绿化效果将更好,也感觉更加生态。(图8)由于过于强调沿凤凰大道的视线通透性,展现公园景观形象,使得公园绿化过于通透,绿化层次不够丰富,公园内部游览空间不够安静。

另外,离湖岸较远的湖面位置以后还可增加人工绿化浮岛,既提高公园绿化覆盖率,增强整体景观效果,对湖区水体也有很好的净化作用。



图8 亲水栈道外侧水中承台及绿化

 

4.3 如何协调矿坑公园的安全性与景观性

采石坑地形的特殊性使得在景观设计中,其安全性问题需要慎重考虑。例如公园建成使用后,发现临湖的缓坡草地以及紧靠凤凰大道绿化均存在安全性问题,临时增加绿色钢丝网围栏(图9)。这两处的增设虽然都保证了一定的安全性,但景观效果较差。因此如何同时满足景观视觉效果和安全性的需求,是以后矿坑景观设计中需要着重思考的问题。


图9 公园东侧缓坡绿化增加安全防护钢网,影响景观效果
 

4.4 如何更好体现矿坑场地特征,强化矿坑公园科普教育功能

采石坑岩壁陡峭,深度较大,地貌独特。但现在整个矿坑已完全积水,并与外部水系连通,形成开阔湖面,原有采石坑地貌基本被隐藏。露出湖面的部分石头、山体也被清除。采石坑特殊的场地特征并未得到很好体现。

同时,采石坑作为人类活动遗留下的城市独特景观,其生态和教育意义也是该地文化内涵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如何更加合理利用和展现采石坑独特地形地貌,突出公园特色,强化矿坑公园科普教育功能,也是设计需要重点研究的问题。

分享:

中国砂石协会

2018年05月04日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520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