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日期:2020-06-27 ??浏览次数: 次
银行推进绿色供应链金融发展的思考与建议
绿色供应链金融作为绿色金融众多金融工具中的一种产品,当前并未得到广泛的研究与应用。银行适时开展绿色供应链金融业务创新,既可以实现绿色金融战略的可持续性发展,又能够促进中小企业的绿色化转型与产业升级,实现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环境责任协调发展。本文在对绿色供应链金融业务的发展现状以及面临的战略机遇进行剖析的基础上,提出针对商业银行绿色供应链金融业务可持续发展的建议,并探索性地提出两类绿色生态系统原型。
01绿色供应链金融的概念及现状
(一)绿色供应链金融的概念范畴当前国内外对绿色供应链金融尚未有确切的定义,狭义的角度可以理解为将供应链融资过程中的环境污染影响降到最低,从而实现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环境责任协调发展的手段。广义的角度可以理解为绿色金融、供应链金融以及绿色供应链的有机融合,能够在最大限度地减少负面影响的同时,为利益相关者创造环境、社会和经济效益。
美国环保协会和兴业经济研究咨询股份有限公司的联合研究成果将绿色供应链金融细分为“供应链金融+绿色金融”、“绿色供应链+供应链金融”、“绿色供应链+绿色金融”三种融合模式。从国内外的业务实践以及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出发,笔者更倾向于“绿色供应链+绿色金融”模式,因为这种模式下更强调对绿色供应链管理表现优异的企业开展绿色金融服务,以金融的手段促进我国绿色供应链管理的发展。
(二)绿色供应链金融的应用现状
绿色供应链金融的主要目标在于能够帮助供应链条上所有企业实现节能减排的目标并推动绿色供应链可持续发展,进而实现供应链上的所有企业的绿色协同。目前国内的应用主要包括能效融资、节能设备买方融资、“三废”治理等方面,国内兴业银行、浦发银行等绿色理念领先的金融机构已经开始了绿色供应链金融模式的创新探索(见图1),但是这些模式都比较简单粗放,仅仅是针对节能减排设备或者碳交易的交易主体提供传统的供应链融资服务,既没有对上下游融资企业在生产过程中的环境污染方面进行持续跟踪,也没有将绿色供应链融资服务向上下游不断延伸,本质上属于供应链金融在环保项目上的应用,距离协同化绿色供应链的目标还很遥远。
相较国内,国外绿色供应链融资模式则玩滚球的十大平台地聚焦于上游供应商的持续性绿色生产策略,即供应链上游中小企业获得融资服务的前提是要将生产过程中持续环保的信息反馈给银行与核心企业,这种模式实现了绿色供应链的可持续发展,但是缺少对于绿色信息认证情况的说明,同时对于整条供应链上企业绿色协同的方法也没有给出解决方案。比如花旗银行与核心企业合力打造的绿色供应链融资模式(见图2)。
02开展绿色供应链金融业务的重要意义
(一)对于银行业务可持续发展的意义
1.突破供应链金融可持续发展的瓶颈。近几年,随着国内环保法规的趋严以及社会公众对于环保意识的觉醒,供应链上游中小企业环境污染赔偿事件不断发生,一旦产业链上的中小企业遭遇环境问题带来的“整改”“关停”等处罚,可能会影响供应链上核心企业的经济活动,进而导致银行不良贷款的产生,甚至会触发整条产业链上的金融风险。在这种情况下,只有改进现有的供应链融资模式,才能实现供应链金融的可持续发展。
2. 化解绿色金融开展中的障碍与风险。虽然我国商业银行在绿色金融方面的投入逐年增加,然而,商业银行绿色信贷业务的整体规模并没有明显的提升(见图3)。现阶段制约银行提升绿色信贷业务规模存在两个主要矛盾:一方面,由于缺乏统一的针对环境绩效评价的绿色标准,银行对于绿色企业或者绿色项目的认定与支持力度不同,供应链上的企业也会出现博弈局面;另一方面,由于参与绿色信贷的各方主体之间的信息不对称,一些企业以绿色之名进行融资的“染绿”、“漂绿”行为时有发生,增加了金融机构承担的风险。
如果银行可以在供应链的上中下游全面开展绿色金融业务,将不可控的单独企业的风险整合为可控的供应链整体的环境经济风险,共享供应链整体的经济与环境收益,就可以大幅降低绿色金融业务的系统性风险,同时扩大绿色业务辐射面,对于整个金融系统来说具有积极的经济效益。
(二)对于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意义
1.现有绿色金融手段的覆盖范围有限。目前商业银行绿色金融业务主要集中在绿色信贷领域。尽管国内相关部门不断出台绿色金融相关的政策文件,各家银行也不断在绿色投放和融资渠道拓展方面加大了资源配置。但是在实践当中,银行绿色信贷产品类型单一,玩滚球的十大平台地聚焦于单一的绿色项目或者绿色产业的融资需求,依靠“扶优限劣”的信贷手段,控制对重污染、高排放企业的信贷规模,加大对环境友好企业的信贷支持力度。这种“以点带面”式的绿色金融模式忽视广大中小企业绿色转型的潜在需求,对经济社会产生的绿色效益甚微。
2.绿色供应链体系建设进度缓慢。从2014年起,政府陆续出台了多个政策文件鼓励企业推进绿色供应链建设(见表1),以期通过全过程、全链条、全环节的绿色创新,实现节能减排,保护生态环境,促进绿色消费的新发展理念。但当前绿色供应链的市场创新并未取得立竿见影的效果与影响力,国内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对绿色供应链的认知仍不够深入。
03现阶段推进绿色供应链金融的战略机遇
(一)引导经济社会绿色责任意识
通过绿色供应链金融可以建立绿色经济的市场配置和激励机制,引导产业链上的企业从“业绩导向”到“责任导向”转型,形成企业的绿色文化。银行系供应链金融经历了从“1+N”到“N+1+N”的进化过程,如果在供应链金融进化过程中同步融入绿色约束,可以用市场化的方式快速引导全社会绿色责任共识。初期可以通过融资约束使得符合条件的企业获得金融服务,督促企业不断提高环保水平;中期从产业链上的各个环节入手,逐步构建起一个平衡与连接各利益相关群体,以共同发展为中心的社会责任体系;后期可以借助产业互联网打造产融结合的绿色生态圈,达到生态圈内主体共享绿色效益的预期。
(二)推动绿色供应链顺利开展
相比某一领域的环保要求,绿色供应链要考虑的环节更加全面,需要从产品全生命周期的角度考虑环境影响,确保了整个产业链的绿色。在现阶段,国内企业主动延伸社会责任、积极打造绿色供应链的动力,主要来源于政策激励和外部约束的倒逼。随着绿色供应链法律政策的完善以及环保“红利”的逐步释放,绿色企业所获的正向激励也在增多,刺激了绿色供应链管理示范企业爆发式增长。
绿色供应链本身可以降低金融机构开展绿色金融业务的操作成本,反之,绿色供应链金融亦可以激励绿色供应链的可持续发展。如果银行通过金融创新,使实施绿色供应链管理的所有企业能够顺利获得所需的资金,形成涵盖全链条、全要素和全生命周期的绿色供应链金融服务体系,与实施绿色供应链的企业互为促进,将取得难以估量的经济与社会效应。
(三)加快融入全球绿色价值链体系
随着全球贸易的发展和国际分工的深化,全球价值链体系已经从传统的经济领域拓展到社会和环境领域。如果沿着国际贸易供应链的轨道开展绿色金融业务,可以实现从原材料采购、生产、销售、运输至回收处理等一系列产品跨国生产过程的绿色化行为和环境效益再分配,同时借助国际绿色消费理念的影响对国内企业的绿色化行为进行监督和反馈,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促进中国绿色标准的国际化接轨,推进中国产业的绿色化转型升级。
04绿色供应链金融发展的制约因素
(一)政策制度体系有待完善
当前银行业绿色金融标准体系的制定主要集中在绿色信贷,绿色供应链金融等创新业务标准的制定尚处于空白。因此国内金融机构对绿色供应链金融的认定存在较大差异,业务创新缺乏规范指引。同时,由于缺乏统一的绿色标准和有效的信息披露、共享机制,一方面使得银行难以实现对绿色金融风险及时、有效的识别;另一方面也使得环境信息评价、多方监督、第三方评估等市场机制难以发挥作用。
(二)监督责任延伸有待落实
缺乏对供应链上融资企业绿色生产与经营的后续监督已经成为银行与核心企业开展业务的短板。一方面,大部分核心企业对其上下游中小企业的绿色生产管理要求较低,在当前的绿色供应链金融中,核心企业除了提供信用支持外,本身并没有主动跟踪上下游中小企业的绿色生产过程的动力;另一方面,金融机构通常会在融资申请前对企业的环境绩效进行评估,但是在批准贷款申请后的监督方面,缺少对于资金的后续用途,企业的绿色生产行为全过程的持续跟踪和监控。
(三)产品创新力度有待提高
与绿色信贷业务类似,绿色供应链金融业务同样存在着成本高、利率低、回报慢的特点,为银行带来的收益相对较低,尤其在银行贷款规模相对紧张的阶段,银行其他高收益业务对绿色金融业务挤出效应更加明显。此外,从绿色供应链金融的实践情况看,目前金融服务玩滚球的十大平台地聚焦于核心企业上下游一级供应商或者一级分销商的绿色经营行为,绿色供应链的延展程度不够。绿色供应链融资以外的金融需求以及全链条的绿色金融创新,对于银行来说仍然任重道远。
05绿色供应链金融业务可持续发展的建议
(一)引导政策体系建设,培育主动参与绿色转型的市场机制
绿色供应链金融政策体系的制定需要针对银行、企业双管齐下,银行可以起到承上启下的推动作用。一方面,银行可以向政府部门积极争取有利于绿色供应链金融发展的财税政策和配套支持体系;另一方面,出台专项绩效奖励政策引导企业强化绿色经营理念。
(二)加强环境信息共享,建设绿色大数据金融基础设施
利用科技手段搭建多方参与的环境信息共享平台,通过引入环保、银行、企业、NGO、第三方认证等多方外部数据,形成开放、共享的绿色大数据基础设施,提高绿色信息的透明度,提升银行对于绿色项目的精准识别能力。
(三)搭建开源系统平台,共建绿色产融生态圈
绿色供应链金融应该由线性结构向网状结构不断进阶,逐步构建起“三流合一”的绿色生态圈。本文探索构建了以下两类简易的系统平台原型,旨在分别针对绿色产融对接以及企业节能减排提供有益解决方案。
1.全链条绿色金融服务平台。与供应链上核心企业合作,建设贯穿产品全生命周期环境管理的金融服务平台,建立基于绿色设计、绿色生产、绿色采购、绿色消费以及绿色回收的全链条绿色资源平台,并提供全流程的融资融智服务,实现循环经济下绿色金融与绿色产业的有效对接。
2.绿色资产交易平台。与环保部门对接,探索建立碳排放权交易、排污权交易等二级市场碳资产交易平台,并实现环境权益资产的标准化与数字化,打造绿色资产交易平台。一方面可以为企业控制污染物排放建立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另一方面,在此基础上开展碳资产抵质押融资业务,挖掘供应链的减排潜力,实现多主体协同减排。
银行推进绿色供应链金融必须按照“点、线、面”的顺序循序渐进开展。首先要运用供应链金融的产品模式,加大对绿色产业、绿色项目的金融支持;在此基础上,逐步过渡到依托核心企业对供应链上的中小企业加入环境绩效的考虑,促进中小企业绿色转型;最终要以金融的手段促进绿色供应链管理的发展,通过绿色发展带动产业升级。
来源:现代金融导刊
分享:
中国砂石协会
2020年06月2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