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日期:2022-10-12 ??浏览次数: 次
郝挺宇:从砂石骨料角度提高混凝土寿命,需提升砂石产品制造的工业化水平及应用中的信息化水平
混凝土耐久性是混凝土抵抗环境介质作用,长期保持良好使用性能和外观完整性,从而维持混凝土结构的安全、正常使用的能力。其好坏直接决定着混凝土工程的寿命,因此长期以来受到业内的高度重视。
提高混凝土的耐久性涉及设计、材料和施工工艺等方方面面,不仅需要关注混凝土的密实度与强度选用、水泥组分、工艺选择的关系等,还需要建立从全产业链角度思考问题的模式。
中国砂石协会专家委员会委员 郝挺宇
作为建设行业的物质基础,混凝土材料的耐久性决定了混凝土结构的使用寿命。因此,在“双碳”道路上,如何提高混凝土耐久性、延长建筑物使用寿命,成为全混凝土行业共同关注的话题。
“为保证建筑长寿命,混凝土材料要与环境相适应。”近日,在接受采访时,中国砂石协会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冶建筑研究总院混凝土材料首席专家、国家工业建筑诊断与改造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副主任郝挺宇提出,对于混凝土来说,一般室内环境劣化因素较少,要以防止因碳化引起的钢筋锈蚀为主;而工业建筑中的混凝土结构,则面临高温、重载、疲劳、腐蚀等多种不利因素,因此混凝土耐久性劣化显著快于民用建筑。除此之外,还有直接暴露于自然环境中的建构筑物、沿海建筑、冬季撒“去冰盐”、土壤及水体中盐碱问题等劣化因素各不相同,这些变化多样的环境都需分别应对,从而提出相应的耐久性指标体系。
郑州四环快速化预制节段梁架设过程中冶建筑研究总院/供图
郝挺宇表示,提高混凝土耐久性需要全过程控制,即需要从原材料、设计、施工、检测、运维等多个环节进行控制。预拌混凝土交付时是半成品,而用户使用的是硬化后的混凝土,从半成品到混凝土结构,混凝土材料需要人们的“细心照顾”,才能在生命周期内为结构服务好。
“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都可能对混凝土的耐久性产生影响。”郝挺宇认为,当前,人们的“混凝土维护”理念并不深入,其实无论从设计、施工,还是从维护、检测,每个环节人们都应认识到它的重要性,只有从全链条的角度来做好混凝土耐久性,才能守护好我们的建筑。
除了环境、施工、检测、维护等对混凝土耐久性的影响,制造混凝土的原材料因素也不容忽视。
对此,郝挺宇提出,混凝土体积的70%左右是砂石骨料,它构成了混凝土材料的骨架,要想从砂石骨料角度提高混凝土寿命,需提升砂石产品制造的工业化水平及应用中的信息化水平。其次,掺合料对于提高混凝土耐久性也非常重要。“当前,以粉煤灰、矿渣为主的传统掺合料越来越紧缺,且成分越来越复杂,很多地方甚至有假粉煤灰流入市场。在这种情况下,保证掺合料质量、寻找替代材料就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郝挺宇说。
郝挺宇长期从事土木工程材料及混凝土结构耐久性领域研究,在谈到自己所从事的工作时,他表示,混凝土病害诊治,工程需求导向的新型绿色、低碳混凝土技术研发是自己团队的主要工作。其中,混凝土病害诊治包括各类结构混凝土耐久性病害原因分析及修复、防护方案设计。团队在这方面已经完成了40余项大型公共建筑、桥梁、隧道、工业与民用建筑等的病害诊治工作,为这些重要混凝土结构的长期安全服役作出了贡献。而工程需求导向的新型绿色、低碳混凝土技术研发,包括为适应冶金厂房、桥梁隧道、远海建设等不同需要,就地取材制备绿色高性能混凝土,为工程的顺利进行提供了材料保障。
郑州四环快速化预制节段梁架设过程中冶建筑研究总院/供图
从2000年进入混凝土行业开始,22年的“混凝土医生”工作,让郝挺宇对这个行业充满了感情。谈到未来,他指出,下一步自己所在的团队将继续加强混凝土结构耐久性现场检测、监测技术研究,以及加大固体废弃物在混凝土材料中安全使用的技术研究。而针对如何推动混凝土耐久性问题,他则建议,一是从法律层面,应大力提倡百年建筑。不但要求重要建筑、桥梁是百年寿命,普通住宅等也应该突破现有产权限制,在目前既有设计使用年限的基础上有所提升;二是在技术层面,加强全链条控制。即从原材料、设计、施工、检测、 运维等多个环节提升对混凝土耐久性的认识,并在工程实践中落实;三是在标准层面,目前混凝土行业的碳排放和计算边界并未统一,需围绕其全寿命周期进行研讨并明确边界,定量计算耐久性提升对减碳的贡献。
来源:中国建材报
分享:
中国砂石协会
2022年10月1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