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滚球的十大平台

图片
供求信息

总规模约3.3万公里,新增1万公里!这个省调整普通省道网布局规划!

发布日期:2022-03-25 ??浏览次数: 次

总规模约3.3万公里,新增1万公里!这个省调整普通省道网布局规划!

 

据中国砂石协会了解,近日《四川省普通省道网布局规划(2022-2035年)》(以下简称《规划》)经省政府审议通过,由四川省交通运输厅、省发展改革委联合印发实施。

《规划》以《四川省普通省道网布局规划(2014-2030年)》为基础,按照“补漏项、扩覆盖、优网络”的思路,经调整,四川省普通省道共布局形成9条成都放射线、27条北南纵线、17条东西横线、152条联络线。普通省道规划总规模约3.3万公里,新增1万公里。随着《规划》逐步展开,四川地区砂石需求量将会再次扩大!砂石企业应密切关注!

图片

图片

通过此轮规划调整,基本实现普通国省道对乡镇、3A及以上景区和省级及以上经开区、农业园区的全覆盖,具备条件的相邻县城均有普通国省道连通,新增42个省道省际出口,各运输方式衔接更加协调,应急保障安全有力。《规划》的出台将为全省“一轴两翼三带”区域经济布局和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提供有力支撑。

图片

四川省普通省道网布局规划

(2022-2035年)

四川省交通运输厅

四川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二〇二二年二月

前言

普通省道是四川省综合立体交通网的重要组成部分,既与普通国道共同构成公路干线网,又与农村公路共同构成公路基础网,主要为省际间、市州间、县际间、县乡间的出行,以及经济产业、交通枢纽等节点的集散,提供公益性、普适型的运输服务。

当前,我省已迈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征程。为落实《交通强国建设纲要》,加快建设交通强省,统筹做好“三张网”规划衔接,畅通国民经济循环、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成势见效,支撑“一干多支”发展战略、乡镇行政区划调整改革和县域经济发展,亟需对现行《四川省普通省道网布局规划(2014—2030年)》进行规划调整。

《四川省普通省道网布局规划(2022—2035年)》在《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规划纲要》的指导下,在对既有普通省道网总体保留、局部优化的基础上,以全面覆盖乡镇为主要目标,优化完善普通省道网布局。规划基年为2021年,规划期至2035年,是指导四川省普通省道中长期建设发展的重要依据。

一、规划背景

(一)规划基础

《国家公路网规划(2013年—2030年)》在四川境内布局了1条放射线、10条南北纵线、12条东西横线及9条联络线构成的普通国道网络,总规模约1.8万公里。《四川省普通省道网布局规划(2014—2030年)》,布局了由8条放射线、21条南北纵线、15条东西横线和71条联络线组成的普通省道网络,总规模约2.3万公里。

在既有规划的指导下,四川省普通国省道建设取得了长足发展。截至2020年底,已建成普通国道17461公里,其中,一级公路2050公里、占11.7%,二级公路9450公里、占54.1%,三级公路4346公里、占24.9%,四级及等外路1615公里、占9.3%。已建成普通省道21470公里,其中,一级公路1107公里、占5.2%,二级公路4670公里、占21.8%,三级公路4995公里、占23.2%,四级及等外路10699公里、占49.8%,为我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了坚实支撑。

但与东部发达地区相比,对照交通强省建设要求,仍然存在较大差距,主要表现在:一是路网通达深度不足,仍有578个乡镇(含39个重点乡镇)、2个省级开发区、30个重要景区未被普通国省道有效覆盖。二是路网互联互通水平不高,与周边省份毗邻的42个县城间无直连通道,省内58对相邻县城未实现顺直联系,与机场、铁路等枢纽衔接不畅。三是路网韧性和可靠度不足,灾害多发易发区相邻县之间的通道绕行严重,路网横向转换效率不高。

(二)发展要求

1.构建内联外畅综合立体交通网的需要。《交通强国建设纲要》提出推动基础设施布局完善立体互联,形成“发达的快速网”“完善的干线网”“广泛的基础网”,要求普通国省道加强与铁路、民航、水运有效衔接,并顺畅衔接高速公路网、农村公路网,发挥综合交通的集成优势,提高组合效率。

2.构建区域协调发展新格局的需要。“一带一路”建设、长江经济带发展、新时代推进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等国家战略深入实施,“一干多支”战略深化拓展,要求进一步提高省际、经济区、都市圈互联互通水平,支撑形成极核带动、干支联动、川渝互动的发展格局。

3.适应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需要。县域经济是完善“5+1”现代工业体系和“10+3”现代农业体系的重要基石,推进乡镇行政区划调整和乡村振兴,培育县域经济强县、强镇,做大做强中心镇、特色镇,要求进一步强化对重要产业、乡镇的覆盖广度和连接深度。4.提高安全应急保障能力的需要。四川自然灾害易发、频发,70%以上县(市、区)位于自然灾害威胁严重的区域内,为保障人民群众出行安全,要求进一步完善灾害多发易发地区生命线网络布局,加强与林牧区森林草原防灭火道路规划衔接,提高路网韧性和抗灾救灾能力。

二、总体思路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和十一届省委历次全会部署,坚持新发展理念,坚持推动高质量发展,紧紧围绕交通强省建设总目标,统筹存量与增量,平衡优势发展区和生态功能区,加快构建全域畅达的普通国省干线公路网,支撑构建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和现代化高质量综合立体交通网,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四川当好开路先锋。

(二)基本原则

服务大局。围绕国家重大战略和省重大部署,以满足人民美好出行为根本目的,科学研判经济社会长远发展趋势,合理扩大路网规模,充分发挥交通先行官作用。

分类指导。与各区域功能定位相适应,综合考虑经济、产业、人口、城镇、安全等因素,完善都市圈、城市群城际交通网络,提升生态功能区、灾害易发区、林牧区连通水平。

注重衔接。做好与高速公路网、农村公路网规划的衔接,做好与相邻省份普通省道网规划的衔接,做好与铁路、民航、水运规划的衔接,提升综合立体交通网衔接转换效率。

绿色集约。充分考虑我省资源禀赋条件及环境承载能力,与“三区三线”有效衔接,合理避绕生态环境敏感区,节约集约利用土地、线位、过江通道等资源。

(三)规划目标

到2035年,与普通国道共同构成“畅达乡镇、畅联城际、畅通省际、安全可靠”的普通国省公路网。

畅达乡镇。实现乡镇普通国省道基本全覆盖,进一步强化对重点乡镇(全国重点镇、特色小镇、百镇建设行动试点镇、省级重点镇、省级百强中心镇)、重要产业节点(省级及以上开发区、省级及以上现代农业园区)、重要文旅节点(3A及以上旅游景区、省级及以上度假区)、重要交通节点〔港口作业区、民用运输机场、通用机场、中型以上铁路站、货运枢纽(物流园区)〕的连接覆盖。

畅联城际。具备条件的相邻县之间至少有1条普通国省道顺直连通,都市圈城际快速公路实现“同城同网”。

畅通省际。与周边省份毗邻县城之间均有普通国省道顺畅连通。

安全可靠。地质灾害频发地区形成迂回路线和衔接转换通道,路网可靠性明显提高。

三、规划方案

(一)布局流程

以《四川省普通省道网规划(2014—2030年)》为基础,在对既有普通省道网总体保留、局部调整的基础上,围绕“扩大节点覆盖、强化互联互通、提高路网韧性”的思路优化增加路线,完善普通省道网布局方案。

1.优化调整既有省道网

(1)总体保留

维持原普通省道网形态稳定,保留符合省道功能定位和规划目标的普通省道路线。

(2)局部调整

对穿越生态敏感区、难以落地实施的路段进行删减,对沿线城镇、产业布局发生重大变化的路线进行局部优化改线。

2.补充增加普通省道路线

(1)扩大节点覆盖

补齐漏项。保持原有规划节点覆盖原则不变,根据重点乡镇、重要产业、文旅交通等节点名录及规划调整情况,增补路线进行覆盖。

扩大深度。以乡镇行政区划调整为依据,对未能有效覆盖的乡镇增补路线进行覆盖。

(2)强化互联互通

相邻城市顺直联系。在绕行系数过大的相邻县(市、区)之间,补充顺直联系的路线。

周边省份互联互通。在与周边省份毗邻县(市、区)无普通国省道顺直联系的区域,增设省际通道。

(3)提高路网韧性

提升路网密度。对地质灾害频发、原有普通国省道布局稀疏的区域,结合森林草原防火规划,适当补充路线。

增加迂回路线。针对普通国省道灾害风险路段,强化迂回替代通道、横向联络通道、应急集散通道布局,提升路网转换效率。

(二)布局方案

规划调整原普通省道19段、延伸原普通省道39段、新增普通省道90条。经调整,四川省普通省道共布局9条成都放射线(新增1条)、27条北南纵线(新增6条)、17条东西横线(新增2条)、152条联络线(新增81条),规划里程3.3万公里,较原规划新增路线10000公里。

新增路线中,按现状行政等级划分,县道4213公里、占42.1%,乡道3002公里、占30%,村道659公里、占6.6%,无路需新建2126公里、占21.3%。按现状技术等级划分,一级公路14公里、占0.1%,二级公路235公里、占2.4%,三级公路724公里、占7.2%,四级公路6535公里、占65.3%,等外366公里、占3.7%,无路需新建2126公里、占21.3%。

(三)路线编号

普通省道编号为四位数,由“S”+三位数字构成,表示为“SXXX”,并维持原普通省道编号系统稳定。

成都放射线。编号区间为S101~S1XX,本轮新增省道自S109按照从正北开始按顺时针方向升序编排。

北南纵线。编号区间为S201~S2XX,本轮新增省道自S222按照从东向西升序编排。

东西横线。编号区间为S301~S3XX,本轮新增省道自S316按照从北向南升序编排。

联络线。鉴于原普通省道联络线编号区间紧张(S401—S471),本轮新增省道编号区间为S501~S5XX。

具体路线编号方案见附表。

四、规划实施

(一)实施方案

1.建设需求

四川省普通国省道规划总规模5.2万公里,从现状技术等级来看,一级公路3300公里、占6%,二级公路14900公里、占29%,三级公路10200公里、占20%,四级公路17400公里、占34%,等外及无路5700公里,占11%。18100公里的普通国道中,一级公路2100公里、二级公路9700公里、三级公路4500公里、四级公路1100公里、等外及无路700公里。33400公里的普通省道中,一级公路1200公里、二级公路5200公里、三级公路5700公里、四级公路16300公里、等外及无路5000公里。

以“普通国道原则上达到二级及以上、三州困难路段达到三级及以上,普通省道达到三级及以上”为建设目标,结合城际快速公路建设需求,到2035年全省普通国省道建设规模约2.8万公里,其中普通国道0.5万公里、普通省道2.3万公里,需新改建一级公路3000公里、二级公路4600公里、三级公路20200公里。

2.土地及资金需求

到2035年,普通国省道建设新增用地需求约3.5万公顷,按静态投资匡算,建设资金需求约4500亿元。具体建设项目在建设规划和五年规划中,结合需求实际和财力状况合理安排。

(二)实施效果

1.路网覆盖更加广泛

有效支撑县域经济发展、文旅强省建设,实现全省重点乡镇行政节点、重要经济节点全覆盖。普通国省道网较规划调整前,新增覆盖乡镇573个,其中新增覆盖重点乡镇39个,新增覆盖30个重要景区,新增覆盖1个省级及以上开发区。

2.省域内部便捷联系

县级节点之间的出行距离明显缩短,除特殊困难区域,实现所有相邻县城均有普通国省道便捷连通,峨边—马边、宣汉—开江等20对相邻县城之间的普通国省道平均绕行系数由2.23下降至1.67,平均减少出行距离32公里。

3.城际出行快速高效

支撑同城化区域交通基础设施同城同网,成都至德阳、眉山、资阳,内江至自贡的城际快速公路分别形成13条、16条、9条和2条城际快速公路。环成都经济圈7市至成都天府国际机场均实现直捷联系。达州、广安、南充、遂宁、资阳、内江、泸州等7个市与重庆之间形成多条通道。综合交通轴线的承载能力显著提升,形成贯通绵阳—德阳—成都—眉山—自贡—泸州—重庆、成都—眉山—乐山、成都—资阳—遂宁的城际快速通道。

4.出川能力显著增强

与周边地区公路干线网的时空距离进一步缩短,有效支撑省界毗邻地区经济融合发展。共形成132个普通国省道省际出口(新增42个省际出口),其中:重庆53个(新增24个)、陕西14个(新增5个)、甘肃8个、青海10个(新增2个)、西藏5个(新增1个)、云南27个(新增7个)、贵州15个(新增3个),与周边省份的109对毗邻县城之间均实现普通国省道顺直连通。

5.运输方式协调衔接

全面支撑“1+4+N”综合交通枢纽体系建设,“四向八廊”战略性综合交通走廊实现多方式、多层次高效衔接,能力配置更加充分。普通国省道网连接了全省规划的全部民用运输机场、二类及以上通用机场港口和铁路站场。

6.应急保障安全有力

普通国省道的网络化、机动性、可靠度显著提高。风险路段迂回通道的绕行系数明显降低,风险路段与迂回通道之间的衔接转换能力显著增强,横向转换通道的平均间距缩短至70公里(较原规划缩短50公里)。普通国省道与森林草原防灭火道路的衔接水平进一步提升。

五、保障措施

(一)理顺管理事权,注重养护管理

发挥省级交通运输部门宏观指导作用,强化市(州)人民政府对省道的建设管理养护事权。积极推进公路养护管理体制改革,加大大中修投入,推行机械化、智能化养护技术,加强预防性养护,提高养护能力和水平。

(二)加强多规衔接,有序组织实施

统筹开展全省线位规划工作,进一步细化控制点及路线走向。加强与国土空间等规划的衔接协调,预留线位资源,确保规划顺利实施。科学编制五年发展规划、三年滚动规划和年度计划,结合发展需求和土地、资金承载能力,有序推进项目实施。对于未能明确选址的民航机场、铁路站场等交通节点,采用“规划留白”的方式,待明确具体选址后,可新增规划路线。

(三)加强资金筹措,拓宽融资渠道

积极争取中央补助,统筹安排省级专项资金,落实市县筹资任务,吸引社会资本投入。创新探索与沿线景区、园区、资源统筹建设开发的模式,拓宽融资渠道,鼓励社会资本支持参与普通国省道建设。

(四)集约绿色建设,强调生态环保

统筹好公路建设与生态环境保护,处理好普通省道建设与“生态保护红线”“永久基本农田保护红线”“城镇开发边界”之间的关系,尽量利用既有路线提档升级,合理布设新建路线;集约节约利用土地等资源,避免高填深挖,提高公路线形与地形的协调性,减少对自然环境的干扰和破坏。

附表及附图: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来源:四川省交通运输厅、省发展改革委、中国公路

分享:

中国砂石协会

2022年03月25日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5207号